慢性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慢性病已成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慢性病,是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的问题。
文章插图
慢性病是指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具备传染性的疾病,它“潜伏期”较长,得病时间不确定,主要包括四大类: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胃癌、肺癌、肝癌等恶性病质慢性病;慢阻肺、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文章插图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市民赵女士有着多年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史,每到秋冬季节转换时期,随着气温的降低,她的病症都会出现加重的情况。“血压、血糖一到这个时候就开始上升,不仅身体上难受,还让家人担心,真是太‘遭罪’了。”谈起自己的患病经历时,赵女士苦不堪言。
相关专家指出,慢性病由于病程长、迁延不愈,很容易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例如,肢体活动受限、失眠、语言不利,脏器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产生悲观、抑郁等情绪,严重时还会反过来影响慢性病的治疗。例如,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就是普通人的3到5倍。
除了身心上的痛苦,慢性病还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照护成本、医疗保险成本等,慢性病正在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家庭的最大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