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

作者:郑涛913
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 , 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 , 今天已不是一句空话 , 而是可以临床实施 , 尤其在重症治疗中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一种思维方式 , 一个行为准则 。临床监测指标作为病情表现的组成部分 , 延伸了医务人员对病情观察的深度 , 加深了对重症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与理解 。临床医生通过确定生理变化的深层定位 , 掌握监测与诊断的不同特点 , 知晓正在监测的指标与治疗干预位点的距离 , 真正做到异常指标不能被搁置 , 从而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 推动临床医学科研进程 , 亦提升医务人员自身的临床工作能力 。
“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 , 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 , 初次看到这句话 , 觉得只是一句口号 , 甚至认为有些冠冕堂皇 。 但从医学专业角度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 , 即不难发现 , 任何疾病的发生及病情变化 , 均始于一定的原因 , 而且均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 。 这个过程的长短 , 不仅取决于病理生理机制 , 且依赖于医学对病情的理解和发现的能力 。 公众口中诸如突然倒地、突然发病等表述 , 固然是病情重要的信息 , 但仅仅是对表象的直观描述 。 那么作为医学专业人员 , 应该怎样思考这句话呢?
从医学专业角度讲 , 这句话至少具有两方面的临床意义 , 一是临床医疗中需要不断发现更深层次病情机制的变化 , 并且有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 , 及时控制病情的进展;二是若是尚不具备针对性治疗的能力 , 那么病情变化的位点即是临床治疗水平提高的方向 , 或是科研工作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
医学专业人员应将这句话作为一种信念 , 一种思维方式 , 并且建立不断向这个方向努力的信心 。 但仅仅作为一种理念 , 对临床医学依然不够 。 临床医学具有强大的实践特性 , 需要理念的导向性 , 更要求理念的可操作性 。 临床医学 , 通过病情信息建立诊断 , 再根据诊断进行治疗 , 尤其是重症医学的临床治疗 , 不仅将诊断进一步推进为监测 , 而且强调治疗方法的针对性、干预性 。 正是重症医学的这些特点 , 体现出杜绝病情突然变化的可能性及临床可操作性 。 没有病情的突然变化 , 只有病情变化被突然发现 , 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指出了重症医学的内涵 , 建立重症临床管理的思维方式 。 更为重要的是 ,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对病情的认定、对监测指标的管理、对治疗方法的针对性及强度等方面的调控等 , 体现在重症临床治疗中 , 对重症临床治疗的具体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
一、重症病情的认定
病情的认定对医务人员来讲已是常规工作 , 是开始每一项治疗措施前均必需完成的工作 。 重症病情有着明确的临床特点 , 正是这些特点引导出了重症的临床治疗策略和具体方法 。 经常 , 重症病情的特点可能会淹没在这种“常规”的认定过程中 , 或仅仅理解为病情的复杂性 。 这是病情变化未被及时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
1. 病情重要方面的认定:重症病情的认定停留在原发病的诊断是远远不够的 , 在很多情况下 , 原发病的进展与重症病情的进展并不一定平行 。 原发病作为损伤因素 , 一定是触及到某个可以导致重症发生发展的机制 , 才会引起重症 。 面对感染相关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 , 首先要面对的病情是缺氧的程度 , 而不是感染 。 虽然感染可能是病情的发生基础 , 但只有首先认定了缺氧的程度 , 才能决定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的顺序 。 如果不了解缺氧程度 , 用很长时间讨论抗生素的应用 , 显然不是重症治疗应有的临床行为 。 又如 , 感染患者发生了休克 , 不一定就是感染性休克 。 应立即通过监测指标 , 确定导致休克的直接病因 。 而此时 , 建立一个感染性休克的诊断 , 并无实际的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