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杜康基因”的人真能千杯不醉?
东亚人多具“杜康”基因 可降解酒精毒素但不意味更能喝酒
辽宁日报:李教授 , 首先祝贺您的科学研究又取得新成果 。您的《现代人扩张过程中发生的乙醇脱氢酶乙型基因的多样化》一文中提到 , 大多数的东亚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等)体内存在着对解酒有帮助的基因变体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 , 很多读者对"酒"的话题非常感兴趣 。那么请问 , 您所说的"解酒基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基因呢?
李辉:要了解这个基因的作用 , 不如我们以一次酒在人体中的旅行作为比喻 。
酒精(化学成分为乙醇)进入人体后 , 首先会在乙醇脱氢酶(ADH)的作用下 , 被分解为乙醛 。乙醛对人体有害 。这时就需要人体内的另一种物质--乙醛脱氢酶(ADLH)登场了 , 它可以将乙醛催化为无致癌作用的乙酸 。乙酸是人体内代谢反应的重要原料 , 能够被人体迅速转化为能量 , 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至此 , 我们饮下的酒精完成了它的旅程 。人体对酒精的解毒过程也就完成了 。
在这个过程中 , 最先出场的乙醇脱氢酶(ADH) , 就是由乙醇脱氢酶基因控制产生的 , 它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处于上游 , 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
这个基因不仅能够加速乙醇的转化 , 而且跟乙醇有关的一系列化学物质的转化都有它的功劳 。这些物质在食品的储存中会经常出现 , 很多都是属于毒素范围的 , 比如说粮食储存久了 , 发霉、变质后产生很多的类似毒素 , 都是通过乙醇脱氢酶降解掉的 。
辽宁日报:我们大多数东亚人体内都有这种解酒基因吗?
李辉:确切地说 , 是大多数东亚人体内都有这种基因的功能增强变体 。乙醇脱氢酶乙型基因在世界范围内有7个变体 。其中 , 前4个类型变体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都有出现 , 第五类变体只在犹太人和少数阿拉伯人体内才有 。虽然第五类变体也有功能的突变 , 但是解毒能力并没有太多增强 。而有着更强解毒功能的第七类变体只在东亚人体内被发现 。研究发现 , 中国人具有第七类基因变体的人数很多 , 几乎占到了70%以上 , 其中分布最高的地区是中原地区 。其他不具备第七类变体的人可能拥有的是第三、四、六类变体 。他们对酒精中毒的抵抗能力比较差 。因为这种基因变体的形成年代与"杜康酿酒"这一历史故事的时间相吻合 , 所以被我们称为"杜康基因".
辽宁日报: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杜康基因"是如何产生的吗?
李辉:好 。我们知道基因本身的产生是自发的、内部的、偶然的 , 基因变异一般是基因在复制过程当中出错了才会变异 , 而这些"错误"大部分是中性的 , 但有的是有害的 , 会被淘汰掉 , 有的是有益的 , 会在特殊的条件下被保留下来 , 并且扩散、增长 , 在人群中具有这样有益基因型的人会变得更多 。"杜康基因"就是有益基因突变被保留下来的一个例子 。
很早以前 , 人类种植的粮食能达到够吃就很不容易 , 很少有剩余 。在距今两三千年前 , 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亚人在农业生产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粮食有了大量的富余、积累 , 粮食酿酒也随之出现 。但是早期的酿酒工艺很粗糙 , 人们在利用真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 , 经常会伴生一些高浓度毒素 。这使得没有检测手段和经验的古人 , 在饮酒时中毒死亡的悲剧时有发生 。而体内含有降解酒中毒素基因的人在自然选择中则占据了优势 。我们通过对这个基因自然选择的分析 , 发现它是受到自然正选择的 。所谓正选择就是在生存上有优势 , 使得这个基因有更强的遗传下来的能力 。"杜康基因"正式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 具体来说是距今大约2800年前 。
- 红豆|四九寒天,少吃大鱼大肉,多吃这6种“根菜”,补足营养健康过年
- 口味|给孩子做个“快手菜” 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 零下度|冬季天气寒冷身体变虚弱了,多吃家常菜,补血养肝有利健康
- 潜伏在我们身边的这3种“致癌”蔬菜,看完你还敢继续吃吗?
- 疫苗|【992 | 速看】传播能力有所增强!有关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新解答来了!
- 穆罕默德|伊朗首次通报“奥密克戎”感染者死亡病例
- 鲁南制药集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鲁南制药产业学院”揭牌
- 进行|尿毒症多半是“吃”出来的?3种食物尽量少碰,肾或许“感谢”你
- 过量食肉带来的危险 你知道么
- 营养专家告诉您 剩菜打包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