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隐形杀手”:如何应对RSV感染?

作者/周叶斌(遗传学博士、新药研发科学家)
婴幼儿“隐形杀手”:如何应对RSV感染?
文章图片
最近据媒体报道 , 美国由于RSV感染激者激增 , 一些病情严重的婴幼儿甚至导致儿科医院病床紧张 。
婴幼儿“隐形杀手”:如何应对RSV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 但RSV对我们的身体却极为“熟悉”——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被RSV感染 , 而且是一生中反复被感染 。 多数情况下RSV感染并不危险 , 呈现为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 , 但RSV也可以引发严重的甚至是危及生命的下呼吸道感染 。 严重的RSV感染多集中在身体机能更弱、免疫系统不完善的人群 , 如婴幼儿、老人 。 而婴幼儿是受RSV威胁最大的一个群体 。 有研究估计仅在2015年一年 , 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有3,310万例RSV下呼吸道感染 , 造成320万人住院 , 近6万人死亡 。 其中不到6个月大的婴儿有140万例住院与超过2.7万人死亡[1] 。
说RSV病毒是对婴幼儿威胁最大的呼吸道病毒并不为过 。 遗憾的是对于RSV感染多年来既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 也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 , 相关疾病负担长期没有改善 。 但近年来抗体、疫苗设计的进步极有可能彻底颠覆RSV领域 。 就在11月4日 , RSV的长效预防用单抗Beyfortus(nirsevimab)在欧盟获批上市 。 它的出现让用单抗为所有婴幼儿预防RSV感染成为可能 , 解决了全球在RSV预防的长期缺口 , 而多项临床试验结果也一致证实nirsevimab极为积极的有效性 。 或许就在今后几年 , RSV的疾病负担将得到有效控制 。
1.RSV:难对付的隐形杀手
RSV可以说是“大隐隐于市” , 1956年才被科学家发现 , 而且是在黑猩猩中发现 , 没被当作能感染人的病原体[2] 。 隔年另一组科学家在儿童的呼吸道感染中找到同一个病毒 , 后来又通过抗体分析才发现原来该病毒感染在婴幼儿中极为普遍[3] 。 这种后知后觉被发现的病毒后来被命名为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 。 而最早被发现感染RSV的黑猩猩实际上是被饲养员传染 。
即使发现RSV ,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它的实际威胁也缺乏了解 。 RSV感染实在太常见 , 2岁以下婴幼儿有95%感染过RSV 。 在首次感染后 , 人在一生中也会反复感染RSV 。 绝大部分感染并不严重 , 局限在上呼吸道 , 症状与普通感冒无异[4] 。
可随着RSV流行病学的调查进展 , 这个病毒不“温和”的一面日渐清晰 。 婴幼儿中15-50%的RSV感染会影响到下呼吸道 , 不同于病症更温和的上呼吸道感染 , 病毒感染波及下呼吸道后更为危险 , 可能引发毛细支气管炎、咽喉气管支气管炎甚至病毒性肺炎 。 其中毛细支气管炎几乎成了RSV感染的经典表现 , 大概70%都是因它作祟 。 最终1-3%的RSV感染婴幼儿需要住院 , 而住院婴幼儿中有5-10%会严重到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ICU)[5] 。 由于很多婴幼儿的第一次感染发生在出生后不久 , 免疫系统都未完善 , 让RSV的整体疾病负担不可小觑 。 据估计仅2015年一年 , 全球5岁以下儿童就有3,310万例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 导致320万例住院以及近6万名婴幼儿死亡[1] 。 看似存在感极低的RSV其实一直是婴幼儿中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头号因素 , 在发达国家 , RSV甚至是5岁以下幼童所有住院中的头号因素[6] 。
RSV对婴幼儿的威胁不分国界 , 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条件局限 , RSV感染还是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7] 。 中国的多项研究也显示了RSV极严重的疾病负担 。 十年前在北京展开的抗体检测就发现在6个月以下婴儿中RSV感染率就高达71% , 1-3岁达到了89%[8] 。 而一项针对58个国家2019年幼儿中RSV引发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研究 , 中国5岁以下儿童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人数占全球总数的18-27% , 平均下来意味着每天有2,500名幼儿因RSV感染住院 , 一年有高达7,400名幼儿因此死亡[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