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隐形杀手”:如何应对RSV感染?( 二 )


2.逐步寻找应对RSV的药物
RSV是对全球健康负担影响最大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 可在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RSV疫苗研发失败 , 临床试验中甚至出现婴幼儿死亡后 , 如何为受RSV威胁最大的婴幼儿提供防护成了长期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
20世纪70-80年代 , 科学家们发现输入免疫球蛋白可以为婴幼儿做被动免疫 , 防护细菌、病毒感染 。 而对于RSV来说 , 用中和抗体(能特异性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抗体)滴度更高的免疫球蛋白做被动免疫也能在动物模型中预防RSV引发的肺炎 。 一系列研究最终促成美国FDA在1995年批准RespiGam用于两岁以下高风险新生儿的RSV预防 。 RespiGam就是含有高滴度RSV中和抗体的免疫球蛋白——RSV-IVIG , 是各种抗体的混合物[10] 。
免疫球蛋白制备、使用不便 , 很难推广 。 直至1998年 , 首个专门针对RSV预防的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在美国获批上市 。 palivizumab能结合RSV的F蛋白 , 后者是RSV进入人体细胞的关键蛋白之一 。 palivizumab与F蛋白的亲和力很好 , 反映在了该抗体对RSV病毒极强的中和能力 。 在两项高危新生儿的三期临床试验中 , palivizumab分别降低了RSV感染住院风险55%与45%[11] 。
虽然palivizumab预防效果明显 , 但它需要在长达5个月的RSV高峰季节每月注射一次 。 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批准palivizumab使用有的已近25年 , 都限定在早产 , 或有支气管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 , 这些RSV重症风险最高的婴儿中使用做防护 , 绝大多数婴幼儿仍然是毫无保护地面对RSV[12] 。
虽然早产等高危婴幼儿的RSV重症风险更高 , 但没有任何基础健康问题的婴幼儿面临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 甚至由于基数更大 , 因RSV感染住院的婴幼儿中反倒是普通健康婴幼儿占了绝对多数 。 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 , 两岁以下婴儿中因RSV感染住院的 , 85%没有任何基础健康问题[13]
在新闻以及社交网络上 , 我们有时也会看到一些家长讲述自己健康的孩子突感染RSV后症状严重的事例 。 而很多家长之前根本都不知道RSV是什么 , 即使听说过也没想到RSV能在健康孩童中导致严重后果 。
3.新目标:保护所有婴幼儿免受RSV侵扰
由于RSV感染极为普遍 , 实际上2-3%的婴儿会因为RSV感染住院 , 无论哪个月份出生的新生儿 , 婴儿阶段住院最主要的原因都是RSV感染[14] 。 因此 , 如果不为所有婴幼儿提供更好的干预手段 , RSV也会继续是婴幼儿最脆弱时期的隐形杀手 。 此外 , 即便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地方婴幼儿感染RSV最终死亡相对罕见 , 可RSV严重感染对孩子也存在长期风险 。 例如婴幼儿时期经历过严重的RSV感染会增加得哮喘的风险[15] 。
考虑到RSV对所有婴幼儿的短期与长期健康威胁 , 我们需要找到能真正保护所有婴幼儿的RSV防护手段 。 palivizumab无疑证明中和RSV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是正确的道路 , 但palivizumab在体内半衰期仅有20天 , 为了让体内的药物浓度维持在可以有效防范RSV的程度 , 只能每月重新打针 。 此外 , 单克隆抗体药物防范RSV的原理是中和抗体阻断病毒入侵细胞 。 可不同中和抗体的中和能力有差别 , 会对应有效性上的差异 。
据此推断 , 如果可以找到一个中和能力更强 , 半衰期也更长的单克隆抗体 , 完全有可能做到通过更少的用药次数维持更好的RSV感染防范效果 。 这种有效性更好、使用更便捷的药物也就有希望在所有婴幼儿中推广 , 保护所有婴幼儿不受RSV威胁 。
而这种希望随着新一代RSV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的出现即将成为现实 。 nirsevimab也是结合在RSV病毒的F蛋白上阻断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 但它的具体结合位点与palivizumab不同 , 能刚好打击F蛋白与人体细胞结合前的状态 , 即融合前构象 。 而融合前构象又是RSV病毒最“脆弱”的时刻 , 针对这种状态下的RSV中和抗体 , 中和效率最高[16] 。 在体外实验中 , nirsevimab中和RSV病毒的能力比palivizumab高50倍以上[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