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 阜外医院李建军等回顾分析了近几十年我国心血管病发病及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和管理情况 。
作者表示 ,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仍在明显增加 。 与此同时 , 高收入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现了下降趋势 。
中国超过40%的死亡可归因于心血管病 。 值得注意的是 , 心血管病的的患病人数从1990年的5013万 , 增加到2019年的1.2亿 , 增加了一倍多 。 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几乎翻倍 , 从1990年的242万增加到2019年的458万 。
文章图片
1990~2019年中国及高收入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比较
作者表示 , 为应对这场公共卫生危机 , 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应从国家和组织层面采取全局战略 , 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 。
文章采用了心脏代谢风险的概念 , 来涵盖与心血管病终生风险相关的广泛的相互关联的风险因素 。 作者认为 , 这一理念与新医学专业——心血管代谢医学相一致 , 是一种多学科、综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模式 。
心脏代谢风险的理论基础是 , 由行为因素改变可导致健康状况改变并与之相互作用 , 在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
糖代谢受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可相互影响 , 超重或肥胖的人 , 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 , 代谢异常的风险很高 。
在分子水平上 , 这些健康状况的一个标志是促炎分子(以C反应蛋白为代表)、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同时增加 , 这可能导致代谢失调、全身炎症、氧化应激 , 并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 。
文章图片
心脏代谢危险因素的交互网络
李建军等也呼吁 , 医务人员和顶级医院应带头成立心脏代谢医学组织 , 所有的三级医院和社区应采取措施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疾病 。
肥胖和腹型肥胖
过去几十年内 , 中国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显著升高 。 根据中国体重指数(BMI)诊断标准(超重:24~28;肥胖:≥28) , 1992、2002、2015~2019年 , 中国的超重率分别为16.4%、22.8%、34.3% , 肥胖率分别为3.6%、7.1%、16.4% , 大多数为中度肥胖 。
过去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 , 但差距在逐渐缩小 , 农村面临着与城市相同的肥胖危机 。
1992~2002年 , 中国年轻成年人(18~44岁)尤其年轻男士中 ,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长最明显 。
除了平均BMI呈增加趋势外 , 国人腰围也越来越大 , 1993年为76cm , 2015~2018年已增加至83.4~83.5cm 。
因此 , 腹型肥胖患病率也越来越高 , 1993、2007、2015~2018年分别为20.2%、25.9%、35.4%~46.9% 。
2007~2017年 , 我国农村地区腹型肥胖增幅最大 , 2017年患病率已超过城市 。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十倍以上 , 从1980年的0.67%升高至2018年的12.8% 。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也从2007~2008年的15.5% , 至2018年升高到38.1% 。
中国糖尿病患者有独特的特征 , 包括年轻发病(40岁以前)、体重指数较低、糖耐量受损比空腹血糖受损更常见 。
2010年 , 中国约2/3的糖尿病患者未被确诊 , 仅25.8%的糖尿病患者接受降糖药物治疗 , 其中仅39.7%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 2013年和2018年的糖尿病管理情况仍然较差 , 2013年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仅36.5%、32.2%、49.2% , 2018年分别为36.7%、32.9%、50.1% 。 在农村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 糖尿病诊断和管理的不足尤为严重 。
而在美国 , 2014年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达到了86.8%、82.5%、58.8% 。
- 心脏|西咸新区这家公立三甲医院建设有了新进展
- 【乐健康】静息心率超过80次/分钟是危险信号!心脏跳动次数有“额度”
- 心脏|无论男女,头部出现这五个表现,最好去查一下,心脏可能已经病了
- 多吃植物性食物可能会降低年轻人和老年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
- 心脏时不时感到恐慌,有可能是这五个原因引起的
- 心脏病|经常吃这“2黄”对心脏好,心脏不好的人更要多吃
- 气温每升高1℃,心脑血管发病率增加17.3%!高温来袭,这8件“危险事”千万别做
- 中药|心脏不舒服的人,多吃5物做好3点,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心脏健康
- 心脏|再“强壮”的心脏,也经不住这3个坏习惯,医生:多按这两处就好
- 心律失常,身体早已有征!心脏真承受不了,望你能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