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地球“流浪”能实现吗?先来看看我国的这个装置!( 二 )


推动地球“流浪”能实现吗?先来看看我国的这个装置!
文章图片
装置建成后备受关注 , 成果入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 它的建成是中国磁约束聚变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是中国开展堆芯级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重要的试验平台 , 将为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及未来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总高度8.39米 , 直径8米 , 主机总重470吨 , 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 , 在装置物理与结构设计、特殊材料研制、材料连接与关键部件研发、总装集成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 实现了可拆卸线圈结构 , 增强了控制运行水平 , 提升了装置物理实验研究能力 。 部分技术突破了国外封锁 , 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
该装置等离子体大半径达到1.78米 , 小半径0.65米 , 它的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 , 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 , 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摄氏度 , 相当于太阳芯部温度的近10倍 , 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装置成为中国聚变界的“明日之星” , 在“逐日”征程上 , 期待它持续不断地刷新中国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一个又一个纪录 , 创造更多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
知识拓展
什么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又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 , 由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度、日本和韩国联合建设 , 共耗资2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40亿元) 。
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 , 并参与多个部件(包括核心部件)的制造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美好愿望 , 由它带来的能量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将是“地球的奇迹” 。
推动地球“流浪”能实现吗?先来看看我国的这个装置!
文章图片
本文综合整理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新华社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原文《走 , 种个“太阳”!》 , 作者王大江、吴庭、王浩伦、于祺 , 有删改 ,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