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新书|在这些书中,阅读一种职业与生活的真实

新的一周开始了 , 从最近出版的这些书籍中 , 更深刻地理解世界 。
《医院的故事》、《大国医施今墨》:中西方相异的医学图景
一些我们现在视为平常的医生常识原来经过长时间的酝酿 , “现代医院感染控制之父” 塞麦尔韦斯穷尽毕生之力在同行间推广洗手的重要性 , 但却被人排挤 , 郁郁而终;“护士之母”南丁格尔的护理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现任中国香港医院管理局质素及安全总监的区结成在其新书《医院的故事》中 , 详细地介绍了几百年间现代医院的诞生历程 。
读者或许总是会期待在类似的作品中获得一些“专业知识” , 《医院的诞生》中也谈及医院演变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元素 , 如技术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化、宗教的影响、人类的冲突与时代的影响、卫生危机和重大疫情 , 在总体的理智中也不乏间歇性的混乱 , 如书中《解剖:知识的时代》中谈及的:“在哈维的公开解剖示范时期 , 主流的解剖是用死囚尸体 。 在1800年之前 , 医学解剖用的尸体 , 没有几具是经过死者本人或家人同意捐赠的 。 当解剖变成医学生和年轻医生渴求的实习训练 , 死囚尸体便供不应求 。 1636年 , 英王查理御准扩大可供牛津大学使用的死刑犯来源 , 牛津城方圆21英里地区内处死的罪犯尸体可供大学使用 , 但新措施仍未可解决尸体普遍难求的问题 。 ”
与西方现代医学相对的 , 《大国医施今墨》是一本为中医名家撰写的人物传记 , 读者也将在其中看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图景 。
书中介绍 , 施今墨一生中有10个“第一”: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时代 , 积极倡导中医改革和中西医结合;倡导临床中中西医病名统一 , 第一个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西医疾病 , 逐步总结出每一种西医疾病的中医专方;第一个创办中西医课程兼授的中医大学——华北国医学院;1959年第一个提出中医临床治疗转入保健品开发;第一个提出振兴发展中医战略——编书、办医院、开学校;第一个提出中医药在抗衰老方面的研究;第一个完整提出中医配伍对药学;第一个提出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第一个提出编辑中医中药大辞典;中医历史上第一个立下遗嘱 , 要求贡献遗体用于医学解剖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 各地也发挥中医药优势 , 中西药并用 。 而早在半个世纪前 , 施今墨就曾提出:如果疫情流行 , 会有 “温邪上受 , 首先犯肺” , 也认为 , “疾病千变万化 , 综错复杂;人人体质不同 , 且有季节、气候、 地理等影响 , 应按实际情况 , 施以治疗……即所谓既不泥古 , 又不离古 , 必须溶合蕴化 , 辨证施治” 。

解剖|新书|在这些书中,阅读一种职业与生活的真实
文章图片


解剖|新书|在这些书中,阅读一种职业与生活的真实
文章图片

《整形密码:整形手术背后的科学与美学》:整形背后的科学与美学
《整形密码》以100余幅绘画和解剖示意图 , 讲解了眼、鼻、颌面、皮肤、臀、乳房等全身10大部位的常见整形手术方案 , 同时穿插了历史故事、社会心理、审美风潮等内容 。
本书作者、首都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硕士、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博士刘韬滔在《整形密码》中讨论更多的是:我们对于美存在哪些认知的误区 。
比如我们在古代的壁画如《唐永泰公主石椁线刻仕女画》中看到女性眼睛的内眦与赘皮特别明显 , 东北亚地区的人群中有相当比例出现内眦赘皮 , 是因为多风沙和干燥的天气 , 人从进化角度为让眼睛湿润作出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