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停止“磕糖”后,酸奶还剩下什么?( 二 )



据英敏特最新数据 , 约有六成的中国城市消费者认为营养均衡是非常重要的 , 约有35%的城市消费者正在减少糖分摄入 。 吃饭前计算卡路里 , 是当代年轻人对健身最大的尊重 。


保持身材的自律人 , 对卡路里非常敏感 。 /图虫创意

驱动年轻人关注营养均衡不仅仅是颜值焦虑 , 还有实实在在对身体健康的考量 。 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发现 , 每天摄入的热量中 , 添加糖的比例占25%或以上的人 , 死于心脏病的几率是占比低于10%的人的两倍多 。 食用添加糖还会引发2型糖尿病 。

仅小红书上关于“0蔗糖”的话题讨论便有11万篇笔记 , 年轻的消费者正在等待一场“去糖化”的消费升级 。

在追求健康的同时 , 年轻人并未放弃对美味的要求 。 这场兼具健康和美味的消费升级 , 带动着产品侧的升级改造 。


水果加酸奶 , 卡路里拿捏住了 。 /图虫创意

一方面是对糖分的顾虑 , 另一方面是对美味的呼吁 , 简醇一经出现便填补了市场空缺 , 构建起二者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 这是简醇的生存法则 , 更是背后君乐宝集团对国际品质的承诺 。

今天的简醇 , 见证了国产酸奶走过的极其漫长的一段荆棘路 。


摆脱垄断

酸奶看上去不难 , 不过是生牛乳发酵 , 但了解过酸奶的前世今生 , 才能明白乳企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开拓意味着什么 。

大众只知益生菌有益健康 , 但对酸奶中的益生菌究竟从何而来并不清楚 。 有人将益生菌菌种之于酸奶的重要性类比成芯片之于通讯行业 , 其实 , 这个比方一点也不为过 。

目前 , 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日、俄等传统研发强国 。 但从数量上看 , 中国并不落后 。 据学术期刊《科学观察》论文统计 , 1999–2018年 , 中国共申请益生菌领域相关专利19049件 , 位居全球第一位 。


电视常见的益生菌 , 其实大有可为 。 /图虫创意

分析同样指出 , 在专利质量和转化应用等方面 , 中国与其他国家曾有较大差距 , 且在新型益生菌开发和原料制备工艺方面的专利布局较少 。

这造成了我国益生菌研发链中关键技术的缺失 , 以至于多数国内企业多依赖益生菌菌株进口 。 据悉 , 美国杜邦和丹麦科汉森垄断了国内原料供应市场85%的份额 。

从研发角度来看 , 菌株的鉴定、筛选和分离均为成熟技术 , 但菌株研发的壁垒在于定向菌株的培育以及菌株库的持续构建 。 据估算 , 一只具备健字号的菌株的研发 , 需要投入上百万的资金和三年左右的申请周期 , 药字号的菌株临床试验可能要更久 。


研发我们自己的品质酸奶 ,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图虫创意

换句话说 , 如果不从国外引进菌株 , 中国连一瓶合格的酸奶都生产不出来 。

核心技术受阻 , 国内开展自有菌株研究的企业不在少数 , 君乐宝正是其中之一 。 为了保证持续创新的能力 , 率先建立起拥有1000余株乳酸菌的菌种库 , 研发的N1115益生菌、植物乳杆菌N3117及自主酸奶发酵剂 , 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


绝对优势

益生菌菌种作为产业链中生产环节的一环 , 是消费者感知产品特性的基础 。 向上延伸的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等环节 , 向下延展至供应链渠道 , 整个自有产业链的布局 , 将成为未来酸奶行业竞争的关键 。

有行业人士分析 , 凭借前期渠道和产业链优势的大型乳业集团 , 将会对新兴乳企玩家造成降维式打击 。 毕竟有数据显示 , 酸奶新品牌中 , 自有产业链的仅占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