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回村时走进田间地头|安康汉滨区:产业有活力 乡村有魅力

“最初回村时走进田间地头 , 因为对各项农业专业技术的陌生 , 我哭过也想过放弃 , 是家人的支持和村民的帮助让我坚持了下来 , 如今我有了中级职业农民证书 , 看着村子的蔬菜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 。 我想 , 田间地头也能够成为青年们施展拳脚的舞台 , 重回养育自己的小山村里发光发热 , 也能拥有满满的获得感、荣誉感 。 ”在忠诚村的温室蔬菜大棚里 , 种植立架上的蔬菜长势喜人 , 90后返乡大学生胡代芝站在其间 , 激动地与采访人员谈论她这些年来的感想 。
“最初回村时走进田间地头|安康汉滨区:产业有活力 乡村有魅力
文章图片
90后胡代芝以青年的角度谈论农业产业 。 人民网麦文雄摄
11月9日 , 采访人员随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三秦大地产业兴”采访活动走进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 , 了解了该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 , 让农业焕发新活力 , 老少携手写就致富经 , 共逐乡村振兴梦的诸多举措 。
“前些年的忠诚村由于没有主导产业 , 外出务工成了村民们的主选项 , 不仅成了靠近城区的‘灯下黑’ , 还荒废了祖辈耕种的良田 。 ”忠诚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瑞红告诉采访人员 。
直到2009年 , 忠诚村紧抓安康中心城区快速扩张、蔬菜供不应求的机遇 , 成立忠诚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 仅当年550亩蔬菜销售额就达105万元 。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成熟 , 忠诚村已建立了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大棚反租倒包、免费技术培训、签订生产订单、固定园区务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 , 把村民嵌入蔬菜产业链 , 带动了682户2081人发展蔬菜增收致富 , 让蔬菜产业成为汉滨区一张闪亮的名片 。
“最初回村时走进田间地头|安康汉滨区:产业有活力 乡村有魅力
文章图片
忠诚村的温室蔬菜大棚里 , 种植立架上的蔬菜长势喜人 。 人民网麦文雄摄
随着蔬菜产业的逐渐成熟 , 村级班子后继乏人、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缺乏年轻劳动力等一系列问题又暴露了出来 。 如何解决人才吸引力不足问题?刘瑞红介绍 , 忠诚村的村组干部除了每月获得政府给的补贴之外 , 在产业发展方面还能得到分红 , 平均每人每年都有5万元到6万元的年薪 。 而在天瑞塬农业公司种植基地内悬挂着的“怀揣梦想扎根农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标语 , 不仅是忠诚村对广大返乡青年的鼓舞 , 更是对人才队伍壮大的渴望 。
“最初回村时走进田间地头|安康汉滨区:产业有活力 乡村有魅力】胡代芝说 , 正是因为刘瑞红在电话里向她描绘出村里发展蔬菜大棚的图景并极力邀请她参与其中 , 她便下决心要回村 。 如今 , 刘书记的规划一一实现 , 村里群众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 。 胡代芝也成了加工包装、产品推广的技术人才 。 经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后 , 胡代芝当选了忠诚村党支部委员、监委会主任 , 又成为了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 。
作为最早一批参与技术培训的村民 , 忠诚村脱贫户刘瑞普已是一位有着十年经验的职业农民 , 如今 , 他在由村集体控股的天瑞塬农业公司种植基地担任技术员、管理着400余亩的设施大棚 , 和他一同参与管理的搭档是个从西农大毕业来自安康市区的小伙子 。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 一直都靠种蔬菜为生 , 以前种菜不讲究技术 , 还需要挑着扁担去卖 , 一年到头收入很少 。 后来跟着村里去全国各地学习种植经验和技术 , 越来越发现科学技术对农业种植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 ”刘瑞普说 。
谈及他的“回流”大学生搭档 , 刘瑞普告诉采访人员 , “种了多年地的老农民往往过于依赖经验 , 而下地不久的大学生又理论好实践弱 。 我俩互相商量 , 互相帮助着干 , 我传授他种植经验 , 他教我怎样上网、如何操作新的仪器设备 , 能把事儿干的更好 。 我们都希望尽力让园区发展的更加壮大 , 解决更多村子的就业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