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暖冬面食( 二 )


这个东西还有个名字 , 叫“大喇嘛逛庙” , 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一多半是玉米面 , 所以煮出来的尜尜儿是金黄金黄的 , 汤汁也呈黄色 , 再加上锅里的胡萝卜丝 , 煞是好看 。 而喇嘛都是穿黄袍 , 喇嘛庙又是黄顶 , 庙内有红装置等 , 所以有淘气的孩子就这么称呼了 , 我想也是表达一种喜爱吧!
锅贴儿
在我出生前 , 父亲、母亲都曾在上海工作、生活过几年 , 所以我家的饭菜常有上海风味的影子 。 “锅贴儿”本来是北京的一种家常食品 , 在我家 , 妈妈用了上海“水煎包”的制作方法来改良 。
首先是用开水和面 , 又叫烫面 , 这样和出的面十分柔软 , 多用于蒸炸 。 把猪肉剁碎和葱姜末搅拌做馅 , 烫面揪剂子 , 擀成饺子皮 , 一个个包好 。
在大平底的饼铛里放进猪油 , 这油是从肉铺专买回的“网子油” , 就是猪肚子部位成网状的油板 。 买回来切成小块儿 , 在油锅中加热熬炼 , 炼好油后捞出焦黄的油渣 , 这东西用刀剁碎加上葱花 , 可以烙成十分香美的油渣饼 , 也非常好吃 。 炼好的油就倒入一个大瓷瓦罐里 , 等晾凉了 , 就成猪油了 。 古人形容美女的皮肤是“肤若凝脂” , 说的就是皮肤如这个又细又白的猪油 。 把这凝脂铲出一小块儿 , 放入烧热的饼铛中 , 只听“刺啦”一声 , 立刻融化了 。
这时把包好的烫面饺子一个个蘸油 , 按次序排列在饼铛里 , 一圈圈摆放 , 码满了一铛 , 此时铛底的热油发出“喳喳喳”的炸面声 , 煎一小会儿 , 饺子都定型了 , 将一碗放了面粉、水 , 搅拌均匀的乳白色稀面糊 , 快速倒入铛中 , 只听“哗”的一声 , 白烟升起 , 油水沸腾 , 再撒入芝麻和葱花 , 盖严实锅盖焖着 , 下炸上蒸 , 过一会儿香味就窜出来了 。
锅里开始是“咕嘟”的水煮声 , 过几分钟就渐渐变成“喳喳”的油煎声了 , 说明水分已干了 , 可以停火了 。 打开锅盖 , 浓香扑鼻 , 用炒菜铲子从四周一铲 , 翻过面往大盘子里一放 , 嘿!看吧!底面金黄酥脆 , 上面绵软白嫩 , 中间是油汪汪的肉馅 , 几十个饺子都连成一体 , 黄芝麻、绿葱花点缀其间 。 那真是:“问世间色香味为何物 , 怎都让锅贴儿占全 。 ”
我常常迫不及待动筷子 , 嘴里烫得直哈热气 , 最后再来一大碗黏稠的小米粥 , 这顿美餐 , 堪称是严寒冬日里的享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