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之后要穿寿衣,和清朝剃发易服有关,寿衣讲究长袖无扣

中国人讲究“死者为大” , 只要不是大恶之人 , 死后都能得到尊敬和敬畏 , 身后之事当然也不能马虎 , 这就要说到我们传统文化中关于丧葬的部分 , 我们这里只讨论中国的传统文化 , 不带有任何封建迷信色彩 , 今天我们就说一说传统丧葬文化中的寿衣 。
人死之后要穿寿衣,和清朝剃发易服有关,寿衣讲究长袖无扣
文章图片
人死之后要穿寿衣,和清朝剃发易服有关,寿衣讲究长袖无扣
文章图片
“寿衣”的“寿”是长寿的意思 , 原本是老年人到了60岁以后 , 都会为自己准备一套离世时穿的衣服 , 放在家中以备不时之需 , 衣服虽然艳丽、华贵 , 但肯定没有人想早点穿上它 , 于是就给这种衣服起了一个比较吉利的名字 , 也有为自己祈求长寿之意 。
老人寿终正寝之时 , 其家属就会把寿衣拿出来 , 先帮老人把身体擦拭干净 , 然后再由里到外换上新衣服 , 在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 , 家属们会把已经穿上寿衣的老人移到主室正对大门的位置 , 静静地陪伴他度过人生中的最后时刻 , 这个过程就是传统丧葬文化中的“挺丧” 。
人死之后要穿寿衣,和清朝剃发易服有关,寿衣讲究长袖无扣】寿衣其实很有讲究 , 先是衣服不能带扣 , 从上到下全部都是用带子系起来 , 有“带子”的寓意 , 就是期望他们家族后继有人、香火永续 , 从衣服的形式上来看 , 是典型的汉服 , 抛开“带子”的寓意不说 , 汉服本身就是用带子系起来 , 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纽扣 。
考古研究发现 , 中国传统纽扣出现的比较晚 , 墓葬中出土的明朝以前的衣服 , 几乎全是“结带式” , 并没有发现钮扣 , 据《天水冰山录》(清代吴允嘉编著)记载 , 中国传统纽扣在明朝末期才出现 , 但也仅限于礼服上使用 , 便服很少见 , 到了清代 , 传统纽扣才被广泛使用 。
人死之后要穿寿衣,和清朝剃发易服有关,寿衣讲究长袖无扣
文章图片
人死之后要穿寿衣,和清朝剃发易服有关,寿衣讲究长袖无扣
文章图片
寿衣还有一个讲究 , 那就是必须得是长袖 , 很多人用迷信的说法对此进行解释 , 说是死者的手必须藏在袖子里 , 不能露出来 , 否则就代表衣不遮体 , 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 对死者的后人也将有不好的影响 , 会导致其后人食不果腹 , 以至于伸手向别人乞讨为生 。 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 。
对中国古代史稍有了解的话 , 我们细想之后就会发现 , 长袖其实是汉服的一个典型特征 , 寿衣长袖就更加能够说明 , 它是采用汉服的形式 , 只是寿衣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 , 已经与中国传统汉服有了一些差异 , 但长袖和无扣这两个特定 , 足以证明寿衣是采用清朝以前服饰的形式 。
寿衣是汉服 , 这就要从它的起源说起 , 公元1644年 , 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 , 明朝也在这一年灭亡 , 清朝入关之后 , 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剃发易服” , “剃发”就是要求汉人留满人的发式 , “易服”就是要求汉人脱掉汉服 , 改穿带有满族文化元素的衣服 , 这一政策引起了汉人强烈抵制 , 以至于很多人丧命 , 最终只能屈服于满清的统治 。
清朝对老百姓的要求是生前必须穿清朝服饰(长袍马褂) , 并没有提到对死人的要求 , 于是汉人纷纷在死后换上了老祖宗的服饰 , 并在脸上蒙一块白布 , 表示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 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汉人对清朝“剃发易服”的不满 , 就这样 , 汉服渐渐成为了“寿衣”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