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抗疫病自古已有 , 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引发的疫情 , 中医药抗疫有何秘诀?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抗疫的过程中 , 中医药是如何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的?
一篇广州医科大学原校长、广州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王新华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的学术文章《防治瘟疫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连花清瘟为例解读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 , 以连花清瘟组方为例进一步证明 , 面对各种变异甚至重组的新冠病毒 , 中医的整体观和思维方式有着特殊的优势 。
强调整体观 , 以“不变”应万变
为何病毒不断变异 , 中医药却总能找到应对之道?原因就在于 , 中医不仅关注引起疫病的病因 , 还关注当病毒侵袭人体时 , 人体的内环境及功能所发生的全部变化 , 这为治疗疫病开启了新的思路 。
西医认为 , 新冠肺炎是新冠病毒引起的 , 那就消灭病毒 ,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直接的思路 , 也是治病最基本的原理 , 可是 , 到目前为止 ,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 , 我们依然还没有找到一种最有效、最快速的消灭该病毒的药物或方法 。
这个时候 , 中医学“观其脉证 , 知犯何逆 , 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的理论就派上用场了!中医在积累了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基础上 ,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 , 更关注患病的人 , 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病机、病变部位以及发病过程的转变等等 , 从整体、全局的观念去看待疾病本身 。 就如张伯礼院士所打的比方 , 一间屋子里堆了一些垃圾 , 生出了很多虫子 , 西医的办法是研究杀虫剂 , 消灭虫子 。 中医则采用清除垃圾 , 改善环境的思路 , 屋里干净了也就没有虫子了 , 这就是中医“审病求因 , 治病求本”的理念 , 无论什么病毒 , 根据证候来分析核心病机 , 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 对每个患者辨证论治 。
大疫出良方 , “通治方”自古有之
此前 , 张伯礼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 新冠疫情在中医看来仍属于瘟疫的一种 。
瘟疫 , 是中医对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的统称 。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称之为“五疫” 。 尽管表述不尽相同 , 但历代医家一致认为 , 这一类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传变快、病状表现相似、危重死亡多发的致病特点 。 并且同一种瘟疫的致病特点、病程演变及临床表现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 常呈现出群体性发病 , 也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五疫之至 , 皆相染易 , 无问大小 , 病状相似” 。
在中医发展的历程中 , 一直坚持“辨病论治”结合“辨证论治”来防治瘟疫 。 王新华在上述文章中称 , 中医诊疗始于“辨病” , 《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辨证体系 , 也是中医学“辨病论治”理论之起源 。 “辨病论治”是指在病因、病理、病位都很明确的前提下 , 针对“病”的共性规律采用专病专方治疗 , 并与“辨证论治”相互补充 。
此次新冠肺炎发病急骤、波及面广、传变迅速、致病深重 , 这与一般病邪导致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很大的差异 。 面对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量病员 , 要想靠有限的医疗资源逐一诊察 , 实现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化“辨证论治”显然是不现实的 。 在王新华看来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通治方”也就成为实现“辨病论治”的基本途径 , 根据关键病因病机进行组方 , 也没有违背辨证论治原则 , 这样既避免了防治重点的偏移 , 又能有效截断病势、防止传变、保护易感人群 , 还能短时间内迅速覆盖大量人群 。
- 肺炎和肺癌,为啥容易被误诊?不妨了解下
- 山东济宁微山县发现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6亿了!
- 肿瘤新药、结核新药、新冠疫苗……服贸会上的医药新品
- 世卫提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传播性强 各国应做好应对
- 新冠“轻症”患者也有后遗症吗?听听感染者的自述,建议了解
- 历时3个月,研究1733例新冠患者,看看新冠后遗症有什么?
- 日本累计确诊突破1900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 2022.9.2
- 新冠病毒损伤心脏?专家研究表明:是的,而且这种损害危险且持久
- 新冠疫苗第三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