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容易腰酸出汗、头晕眼花、耳聋失眠,一个妙方把失去的补回来

阴虚容易腰酸出汗、头晕眼花、耳聋失眠,一个妙方把失去的补回来

文章图片

阴虚容易腰酸出汗、头晕眼花、耳聋失眠,一个妙方把失去的补回来

无论是读过《易经》的人 , 还是读过《黄帝内经》的人 , 都知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 大自然如是 , 人体亦复如是 。 对于人体的阴阳二气的有余不足 , 历代有两种认识 , 一种是“阳常有余 , 阴常不足” , 而另一种是“阳常不足 , 阴常有余” , 但无论是那种说法 , 核心的要义无外乎是需要保持阴阳平衡 。 人体的阴阳出现了失衡 , 自然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 如果不加以调理 , 就会逐渐演变成疑难重症 , 因此 , “上工治未病”显得尤为重要 。

一般来说 , 阳气如果不足 , 一般可以采用“扶阳”的方式把丢失的阳气扳回来;反之 , 如果是阴气出现不足 , 一般也需要采用“补阴”的形式把失去的阴气补回来 。 关于扶阳之法 , 迄今人们了解的比较多 , 而对于补阴之法 , 虽自朱丹溪以来 , 曾经蔚然成风 , 但后来渐渐泯然众人 。 然而 , 在明代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张景岳 , 对于补阴补阳之法 , 颇有心得 , 创立四方(左归饮、左归丸 , 右归饮、右归丸) , 专注于平衡人体的阴阳 。

【阴虚容易腰酸出汗、头晕眼花、耳聋失眠,一个妙方把失去的补回来】
对于补阴 , 可能人们第一印象会联想到朱丹溪的大补阴丸 , 但实际上 , 大补阴丸的主要作用是滋阴降火 , 对于补阴的作用 , 不及六味地黄丸 , 然而六味地黄丸其实创方之始 , 是用来治疗小儿“肾怯失音 , 囟开不合 , 神不足 , 目中白睛多 , 面色?白”等病症的 。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 张景岳便创立了左归丸 , 其立方之意 , 用药之精 , 堪称奇妙 。 那么 , 这个左归丸 , 究竟又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景岳全书》记载 , 全方由“大怀熟八两 , 山药(炒)四两 , 枸杞四两 , 山茱萸肉四两 , 川牛膝(酒洗 , 蒸熟 , 滑精者不用)三两 , 菟丝子(制)四两 , 鹿胶(敲碎炒珠)四两 , 龟胶(切碎炒珠 , 无火者不必用)四两”等8味中药组成 。 具体制作方法 , 是将熟地黄蒸烂 , 杵膏 , 加炼蜜为丸 , 如梧桐子大 , 每次饭前用滚汤或者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 现代有中成药 , 每次9克 , 每日二次 。
左归丸的用药数量并不多 , 仅仅八味中药 , 但是配伍却十分奇妙 。 全方以熟地黄为君药 , 主要起到滋补肾阴的作用;以山茱萸、山药、枸杞、龟胶、鹿胶为臣药 , 其中山茱萸主要起到养肝滋肾、涩精敛汗的作用 , 山药主要起到补脾益阴、滋肾固精的作用 , 枸杞子主要起到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作用 , 龟胶主要起到滋阴潜阳的作用 , 鹿胶主要起到益精补血、温补肾阳的作用;以菟丝子、川牛膝为佐药 , 其中菟丝子主要起到平补阴阳、固肾涩精的作用 , 川牛膝主要起到益肝肾、强腰脚、壮筋骨的作用 。 全方益肾滋阴 , 添精补髓 , 是峻补真阴、纯甘壮水的代表方剂 。
看到左归丸的方药组成以及配伍奥秘时 , 会发现左归丸其实最初也是从六味地黄丸中衍生而来 , 诚如张景岳所说 , “但用六味之义 , 而不用六味之方” , 因此左归丸去掉了六味地黄丸中“三泻”的中药 , 再加龟鹿二胶以及枸杞、菟丝子、牛膝而成 。 所加之药 , 也是奇妙 , 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 , 且能益阴潜阳、阴中求阳之妙 , 枸杞菟丝二药 , 平补阴阳 , 且能增强补肾固精之能 , 牛膝不仅补肝肾 , 还有引药之用 。 可以说 , 张景岳所创左归丸 , 用药的确十分精准 , 真正意义上做到“有的放矢” , 把失去的补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