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睡不着的老年人,乱用的安眠药( 二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波等人在论文中提到 , 中国老年人群中41.2%患有睡眠障碍 , 43.6%合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 , 44.2%~60.2%患有慢性疼痛 , 9.8%~22.5%有明显抑郁症状 。
但到了临床上 , 主诉睡眠障碍的老人却很少 。 “大约只有10%~20% , 但实际被失眠困扰的老龄患者 , 实际会超过半数 。 ” 燕虹说 。
据燕虹观察 , 门诊上 , 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说“我睡不着” 。 老年人失眠经常合并焦虑、抑郁情绪 , 但多数患者对焦虑、抑郁有病耻感 , 常常以头痛、乏力、心前区不适、胃肠道症状、疼痛等躯体症状为主诉 。
而少数主诉失眠的老年患者 , 又有一部分会因为对吃安眠类药物有恐惧心理 , 担心形成依赖 , 拒绝通过吃药去改善睡眠 。
燕虹很无奈 。 她担忧这部分老年人硬扛着失眠 , 直到病情愈来愈重 , 才到医院就诊 。 “失眠急性期如果及早地控制 , 未来可以完全脱离安眠类药物 。 但一旦拖成慢性 , 不仅睡不好 , 也离不了药了 。 ”
在夜里漫步 , 就没能挽救老陈的睡眠 。
连续多日睡眠严重缺乏、叠加新冠感染后 , 老陈终于住进了医院 。 他无力起床走路 , 身体忽冷忽热 , 眉头紧锁 , 呻吟不止 。 安眠药加到四颗 , 也只能睡一两个小时 。
住院期间 , 护士给老陈注射了安定针 , 被剥夺已久的睡眠终于重新降临 。 精神科医生给老陈开了新的安眠药 , 让他过段时间再去复诊 。 出院后 , 妻子的病情也有所好转 , 老陈悬着的心才落地 。
最近 , 老陈每天依旧小心翼翼地“养着”睡眠 , 排满日程——出门散步跳舞 , 打两小时麻将 , 听舒缓音乐 , 服用安眠药 , 夜夜期待凌晨时分的睡眠能如期而至 。
消失的睡眠 , 难获得的安眠药现代社会中 , 人类的幼年、青年和中年 , 睁眼的时间几乎都在各种光源下度过 , 而衰老则延长了凝视黑暗的时间 。
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 , 时钟在凌晨的走动并不陌生 。
一点钟的夜晚什么样、两点钟什么样;三四点钟起夜时 , 屋里家具的神态、旧照上模糊的人像什么样;黎明前的黑暗里 , 哪些鸟开始叫早 , 清洁工在哪条街上清扫;或是雨疏风骤 , 楼上同样失眠的邻居下床走动了……睡不着的老人通通知晓 。
正月初三那晚 , 78岁的乔芝睡不着 。
失眠的凌晨无所事事 , 乔芝掰手指头数数 , 想算算过完年自己几岁 , 从1945年数起 , 55年、65年……一直到2015年 。 黑暗中 , 她看不清掰了几根手指头 , 反反复复数了好多遍 , 才算清楚自己今年78岁 。 “还好 , 算了算 , 自己还没糊涂 。 ”
她的安眠药在床头柜里 , 平时睡不着就摸黑吃一片 , 努力继续睡 。
这样的尝试有时也会是徒劳 。 黑暗中 , 时间一分一秒流淌着 , 乔芝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 , 各种琐碎的小事浮现在脑海 。 想来想去 , 又要起夜 , 一看时间已是5点多 。 看眼窗外 , 天快亮了 , 她想再睡一觉 , 闭上眼睛 , 糊里糊涂半梦半醒 , 再一睁眼 , 时间走到了7点半 。
这样的昼与夜是乔芝近几年的常态 , 但她习以为常 , 在乐观的她眼里:自己至少有药 , 有时候也能睡得挺好 。
“我的朋友没有安定类的药 , 她说她的药不管用 , 就把我女儿给我开的药拿走了 , 说终于睡了个好觉 。 ”乔芝说 。
在当地医院主诉失眠 , 医生只能开出阿普唑仑、地西泮等安定类 , 也就是苯二氮?类药物 。 这类药物属于列管的精麻类药品 , 一个人的医保账户一次只能开7片 , 这远远不够日常使用 。
去年 , 乔芝的女儿索性收集起好几个人的医保账号 , 一次性去医院开整瓶(100片/瓶)的阿普唑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