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餐桌上不可不知的9大热点

■采访人员 李晨阳
“减糖”月饼会不会让人拉肚子?价格便宜的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买?吃了菌落超标的食品是否会中毒?化妆品里的玻尿酸可以吃吗?
在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1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 , 10位专家对2021年度食品安全与健康9大热点进行了深入解读 。
热点一:月饼“减糖”引风波 , “零糖”不是目标
解读人: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减糖产品应该鼓励 , 但产品配方设计不当 , 可导致不良反应 。 减糖月饼引起腹泻 , 是由于月饼配方里面用了新型甜味剂糖醇 。
糖醇吃多了 , 会在胃肠道里面形成高渗 , 造成腹泻 , 还可能导致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 。 不过这也是个别现象 , 因为月饼使用的糖醇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 , 只是每个人对糖醇高渗作用的适应能力不一样 。
零糖或者零蔗糖 , 不应该成为商家宣传的噱头 。 糖不仅仅是蔗糖 , 可能还有葡萄糖、果糖等 。 有些饮料声称没有蔗糖 , 但有可能加了其他的糖 。
热点二:“哈喇味儿”的罪魁祸首——过氧化值超标
解读人:王兴国(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脂质营养与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
过氧化值是反映食品中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
食品的过氧化值超标说明食品已发生氧化变质 , 其危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口感、气味的改变(“哈喇味儿”)和营养成分的流失;二是食品严重氧化变质时所产生的醛、酮、酸等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 , 甚至损害肝脏;三是长期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物会加剧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 。
消费者购买食用油和富含油脂的食品后 , 应将其贮存在低温、避光、隔氧环境中 。 同时应尽量选择小包装产品 , 或者有单独小包装的大包装产品 , 一次拆封未食用完的食品应将其密封、包装好放回避光、阴凉处 。
热点三:临期食品被热议 , 市场火热勿“变质”
解读人:罗云波(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临期食品通常指即将到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 。 在正确贮存条件下的临期食品 , 是可以正常销售的 。 将临期食品集中销售 , 在有效避免食物浪费及经济损失的同时 , 也贴合了部分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 。
然而 , 伴随临期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个别无良商家受到利益驱使 , 篡改临期食品的生产日期 , 用过期食品冒充临期食品;部分消费者缺乏挑选临期食品的知识和经验 , 一次性购买大量临期食品 , 却无法在保质期内食用完 , 造成浪费;对临期食品的界定 , 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临界分级标准 , 政府在监管中缺乏相应的执法依据 。
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 注意查看食品标签 , 确保其在保质期内 , 核实贮存条件 , 确认包装无破损、胀袋、漏气等现象 , 按需购买 。
热点四:营养标签的真假是非
解读人:李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
预包装食品标示的营养信息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以及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
营养成分表是强制标示内容 , 即对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及其所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进行标示的规范性表格 。 而营养声称是对营养成分含量的解释说明;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对营养成分生理功能等作用的描述——二者均为自愿选择标示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