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之战谁输了( 二 )


收割季过后,莎拉会把玉米粒剥下来,放在水里,加一点黄油、一点糖、一点盐,在炉子上煮开5分钟,然后装到袋子里冷冻起来,她在冷冻室里留了两格给玉米,这样就可以吃上一整年 。
在转基因技术的拥护者和最大的受益国美国,转基因产业也正面对一场棘手的挑战 。
据一位华盛顿采访人员的介绍,在美国,有多达300个持转基因反对主张的团体 。其中,多数团体并不是专业从事反转运动的,只不过反转的诉求和他们的诉求正好有相关性,比如提倡有机、主张动物福利,更多的是反对大公司垄断 。在转基因这个产业上,大公司对市场的垄断尤为明显 。
这些都对转基因产业产生了阻力 。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执行副总裁凯瑟琳·恩怀特举例,“在1996年至2002年间,农业部审批一个转基因作物只需要6个月 。而2006年至今,时间拉长到2到5年 。”
美国农业部生物技术协调员透露,这是因为反转团体不断提起诉讼,要求开发者回应各方的质询 。
更让业界担心的,是要求对转基因贴标签的讨论和公投 。
2012年,加州发起了强制转基因贴标示的公投,从此在美国掀起了一场对基因食品强制标注的热烈讨论 。按照现行法律,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是实行自愿标示的,但没有哪位生产者会主动标示 。
最后这项公投以失败告终,同样失败的还有2013年的华盛顿州的转基因强制标注公投 。即使是对于富裕的美国人,荷包也决定了一切 。加州的消费者不希望因为强制标示转基因产品,带来价格上涨 。根据估算,如果对转基因产品实行强制标示制度,每个加州家庭每年在食品上的花销将增加400美元 。
但另外有30个州紧随其后,也提出了针对转基因的法案 。康涅狄格州和缅因州取得了有限胜利:当美国东北部的3个州都通过了类似法案,总人口超过2000万时,本州的转基因标示法案才会生效 。
在转基因产业界看来,强制贴标签更像是反转团体的策略,目的是加强公众对转基因的不信任 。为《纽约客》撰文的科学采访人员迈克尔也担心,这是为了“彻底禁止转基因技术” 。他在文章中表示,虽然在美国,这样的事莽撞而徒劳,但它会影响全球科学家的研究 。
好时光
中国的转基因界曾有过短暂的好时光 。
2008年,转基因作为农业领域的唯一个项目,和大型飞机一起,进入了十六个中长期重大科技专项 。这个重大专项计划在15年内计划投入240亿 。这意味着,它将是有史以来投入资金最多的农业科技项目 。
政府的目标很明确: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产业化整体水平和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
在此激励下,抗虫玉米、抗病毒小麦、抗除草剂玉米、抗旱小麦等转基因农作物相继进入环境释放或生产性试验阶段 。
韩庚辰回忆,正是从那时起,奥瑞金开始加大对转基因的研发投入,每年几千万 。在好的年景里,这占据了利润的一半 。在差的年景里,几乎所有利润都会被投入转基因的研发 。
韩庚辰将这项技术看成是农业的未来 。他以前的东家先锋公司曾是种植业市场的老大,但在生物技术的浪潮中,被孟山都迎头赶上,在1999年被杜邦公司收购 。
许多农民都喜欢新技术 。在美国,转基因大豆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占据了90%以上的大豆种植面积 。
凯文从爱荷华州大学取得农业专业的学士学位后,回到自己的农场,从事种植工作已经有16年 。他希望把土地更好地传给下一代 。因此,凯文不喜欢使用太多的农药和化学品,这既增加成本,又对土壤不利 。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让他不必像父亲和祖父一样,花费大量的管理田间杂草,还能让他支持的保护土壤的免耕法变得更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