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气血足百病消,最常见的补气养血之妙法!( 二 )



气血亏虚了 , 首先检查脾脏功能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而肺则能调节气的循行并助心行血 。 这一看似乎五脏在气血的生成和运行过程中也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

不过《金匮要略注》云 :「五脏六腑之血 , 全赖脾气统摄」 , 脾能够包裹血液使血循常道;温养五脏六腑之血 , 由脾所统 。 可见气血之源和脏腑之本皆在脾 。
这就是在提示我们 , 如果你有气血亏虚问题 , 首先要想到脾脏是否出了问题!何解?这得先了解清楚气血和脾脏的关系 。
1、脾脏是人体造血中心
脾脏有人体血库之称 , 有造血储血功能 。
脾生血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之《灵柩·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 是谓血」 , 这里的中焦即指脾脏 。
脾主运化 ,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 , 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 , 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 , 为机体提供足够原料 , 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 , 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 。



2、脾是控制血运行的司令官
《医碥》: 「脾统血 , 则血随脾气流行之义」 。
统 , 是统摄、控制的意思 , 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并使之运行于脉管之中不至于外溢的功能 。 脾就如同统摄血液运行的司令官 , 脾的一声令下 , 血液则规规矩矩地「守卫」在脉道这个「军营」中而不敢「逃逸」 。
若果脾脏出现问题 , 血就会逸出脉外 , 出现各种出血 , 也就是「脾不统血」的症状 。 主要表现为鼻子、牙齿、皮肤出血 , 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血不循经的症状 。
3、脾是五脏之气的中枢
《脾胃论·阴阳寿夭论》: 「地气者 , 人之脾胃也 , 脾主五脏之气」 。
五脏气运行的实质是气以脾为枢纽 , 上交于心肺 , 下归于肝肾 , 维续五脏之气循环运转 。 换句话说 , 气以脾脏为中心 , 促使血液运行至五脏 , 乃至濡养全身 。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 , 脾脏把控着机体的气血生产、储存、运行的控制大权 , 可以说是处于最核心的地位 。 只有脾脏功能健全 , 气血才有可能充盈滋养全身 。 反之脾脏虚弱 , 气血则不足 。 因此气血不足 , 首先要检查脾脏功能 。

日常有哪些实用的「气血双补法」?
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出现气血不足 , 一旦出现了气血亏虚问题 , 人体健康就受到了影响和伤害 。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出现气血亏虚症状时 , 应及时调理 。

1、补气血之一:健脾胃
从上文可知 , 在气血方面 , 脾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慎斋遗书》亦言:「脾脏一虚 , 四脏皆无生气」 。 所以调理气血虚 , 补脾是养气血的关键 。

  • 食补:
气血双补就首推归脾汤 。 宋代医家严用和据「二阴之病发于心脾」理论而创立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名方归脾汤 , 实用而不峻猛 , 柔中有刚 。 其补气亦补血 , 补脾亦补心 , 乃气血双补 , 心脾双调之方 。




归脾汤与归脾丸的区别
归脾汤和归脾丸从成分、功效上来看 , 两者是一样的 。

不过医谚有云:「汤者荡也 , 丸者缓也」 , 汤药是适合病情比较重时用 , 以取速效 , 缓解病情;丸药 , 用药量少 , 服用快捷方便 , 是病情好转以后 , 继续断病根用的 , 所以说缓 。

另外在众多的滋补食品中有一食材能够滋阴补气 , 从而让气血得到修整 , 那就是黄精 。 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突出强调其「补诸虚、填精髓 , 平补气血而润」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