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养生 白居易养生有三宝( 二 )


佛教教义推崇的“七静”即平静、安静、宁静、定静、真静、虚静、灵静 , 都是为了使坐禅者的形与神在多层次的静养中获得养生效应 。


 
这种静息境界还使坐禅者享受到脱离琐事烦扰、精神归于淡泊恬静的愉悦 , 进一步又能在“忘我”的愉悦中陶冶性情 , 这种精神愉悦的养生境界使诗人白居易在《在家出家》一诗中生动地描述:“中宵入定跏趺坐 , 女唤妻呼多不应 。”
其次 , 坐禅静息养生的良性效应
这有很多的有力证据 , 在中国佛教协会资料《高禅生卒年表》所载的571位高僧中 , 百岁以上的有12人;90岁以上的有42人;80岁以上的142人;70岁以上的361人;65岁以上的433人;这与封建帝王的寿命相比显示出极大的反差 。
终生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且千方百计追求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 , 与物质生活清苦但精神安宁恬静的高僧相比 , 寿命竟如此悬殊 , 其中高僧日常坐禅习定自有独到的养生之功 。明代著名医学养生家张介宾在《类经》中说:“心欲求静 , 心静而神亦静 , 神静而达养生之通衢也 。故绵静者延年 , 躁动者夭寿 。”


 
白居易一生坎坷却长寿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 字乐天 , 晚年号香山居士 , 因做过太子傅 , 后人也称其为白傅或白太傅 。他生逢乱世 , 一生坎坷 , 中年亲人零落 , 但他以多病之躯活到75岁 , 其中原因值得探讨 。
字为乐天之白居易 , 也实在符合其字号 。他认为“身为医王心是药 , 不劳和扁到门前” , “心恬内无忧”则能少生病 , 生病也容易痊愈 。因此 , 他“号作乐天应不错 , 忧愁时少乐时多” 。白居易的乐天知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不乱生气 , 不烦恼
“自知气发每因情 , 情在何由气得平?若问病根深与浅 , 此身应与病齐生 。”纵有不欢之事 , 也能以理智战胜情感 , 不气不愤 。


 
淡泊名利
每次被贬官或被迫辞官 , 他都能认命自乐 。被贬到江洲时 , 他反而喜形于色说:“匡庐在念久矣 , 今得青山绿水中为风月主人 , 幸甚!”
遇疾不忧
“纵病心中不忧愁”是白居易的一贯思想 , 既来之则安之 。他在身患半身不遂之后 , 还“一足任它为外物 , 三杯自要沃中肠 。头风若见诗应愈 , 齿折仍谈笑不妨 。”
正确对待衰老
不少人一旦老了 , 不中用了 , 就伤感交加 , 心力瘁尽 。而白居易对生老病死看得比较轻 , 其言:“病应无所避 , 老更不宜忙 。”


 
事实上 , 白居易对医疗知识也多有掌握 , 呼吸吐纳功法及按摩保健法 , 也是其长寿的保证 。但其乐天的性格 , 是长寿基础的基础 。
因年老疾病而退隐的白居易以坐禅养生获得高寿 , 享年75岁 , 这在唐代堪称是寿星 。
白居易长寿因“四乐”
唐代诗人白居易存诗逾三千 , 居唐代诗人之冠 , 享年75岁 , 是古代诗人高寿者之一 。他的长寿之道是多方面的 , 而世人对他的“四乐”养生之道推崇备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