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辩人论治,这样的中医科学吗( 二 )



从症到证 , 从证到人 , 从收集信息到诊断 , 从诊断到建立人体平衡模型 。 在老先生的逻辑里 , 中医一直在发展修正自己 。 下面是我记录的李宁先老师的一些观点:

中医是如何从症到证的?
中国人早期的时候 , 采取单症单治 , 找到身体不正常的地方 , 找出一个就是病 。 他只是收集信息 , 没有诊断 。
到了《黄帝内经》时候 , 发现有很多症 , 可以按规律来治的 。 拉肚子或者便秘了 , 或者口腔溃烂 , 这些归类在一起叫做热病 , 有一些归类叫寒病 。 还有归类到阴病、阳病 , 表病、里病 , 虚病、实病......黄帝内经就是在单症单治基础上发展的 , 治病更简化了 , 热病吃凉药 , 凉病吃热药 。 ”
张仲景看见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基础上 , 又写了一个从感冒到死的《伤寒论》 , 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整个人体寒热变化情况 , 把人的各种得病情况联系起来了 。 张仲景很伟大!但是张仲景和《黄帝内经》犯了同样的一个错误 , 就是拉肚子同样是病 , 咳嗽了就是病 , 不正常了就是病 。
实际上 , 人的生命过程不是这么一回事 。 拉肚子可以是病 , 也可以是排毒 。 咳嗽可以是病 , 也可以是把痰排出来 , 保护自己 。 发烧也是这样 。 所以不能看到一种现象不正常就叫做病 。
后来到了金元时期的李东垣 , 刘河间、朱丹溪等等 , 他们看到了症以后 , 还觉得要参照其他情况 , 辨证论治 。 如果你吃饭好睡觉也好走路精神好得很 , 即便是拉肚子 , 越拉越好 , 那是排毒 , 参照起来 , 就不是病 。 所以到了金元时期 , 中医是一个很重大的发展 , 从现象去找原因 , 找为什么产生这个不正常的现象 。 所以把“症” , 改成证据的“证” , 辨证论治 , 这又是中医重大的发展 。

从“辨证论治” 到 “辨人论治”
不过这个证 , 没有规范 , 所以同样的病人 , 不同的医生诊断不一样 。 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很厉害的经方派 。 他们说什么辨证论治 , 还是张仲景的经方好 , 什么症状 , 吃了药就好......
辨证论治改的缺陷 , 是在证的问题上没有规范化 , 我就做了一个改进 , 变成“辨人论治” 。 规范到人的整个生命状态 , 人的生命状态搞清楚了 , 什么病也都搞清楚了 。 根据人的共同生命规律自然规律去做 , 就容易治了 。 ”
李宁先老师说把人的生命规律研究透了 , 人体健康平衡就可以建模 , 基于整体平衡校对建立的中医治疗思路就学到手了 。 中医诊断就是诊断生命状态 , 治病就是调整生命状态 , 从失衡状态调整到平衡状态 。 预防病 , 就是把生命状态维持平衡 。

“在现代医学界也许还没有这种理论 , 所以 , 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疯老头子的疯话 。 我是学者 , 是做科学实验出来的人 。 ” 李老师说 , 如果他说这世界有包治百病的药 , 人人都会骂他骗子 , 但在化学家的脑袋里 , 基于研究人体整体模型入手 , 所有疾病都有治疗的路径却是他笃定不移的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李宁先著《中西医学方法论》和《中西医学认识论》两本书 , 书本里面的内容远比我的零碎片段记录要完整要清晰 , 大家可以找来看看 。
这些年我听过太多次 “学中医很容易” 这句话了 。 有时是站在山顶看风景的人 , 看着还在半路迷途的身影说的凉快话;有些是自己还稀里糊涂 , 却一叶障目不容置疑的糊涂话;还有一种是摸爬滚打甚至死里逃生以后的真心话 。
据我观察 , 往往高手过招就在一两招 , 见自己 , 见天地 , 见众生 , 把复杂的招式打得坦坦荡荡 , 说的明明白白 , 行的恭恭敬敬的 , 一定不怕有人质疑 。 你看我多好 , 都不说摄影很容易 , 只说记录中医不容易 , 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