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罕见病如何破解确诊难?医保如何更兼顾罕见病患?( 二 )


璟逸的父母都出生于1995年 , 刚刚27岁 。 母亲在家照顾孩子 , 没有收入 。 父亲是厨师 , 每月工资6000元 。 虽然近几年 , 药企推行“慈善赠药” , 首剂买一赠三 , 之后买一赠二 , 他们也在网络筹到了一些善款 , 但算下来1年110万 , 还是无力承受 。
患儿父亲 刘奎琛:我们第一针都解决不了 , 更何况第二针 , 璟逸在ICU里面的话 , 住了有三个多月 , 光维持他能活下去都花了有30万左右 。
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主任 曹玲:目前小璟逸 , 主要面临的危险还是呼吸的问题 。 比较慢性的肺炎 , 时间比较长 。 他感染了很多耐药的细菌 , 一旦出现痰堵的情况 , 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
据了解 , 未来该药在3.3万基础上 , 还将按医保类型 , 再报销一部分 。 目前 , 璟逸的母亲在医院陪护 , 父亲则打算在北京打一份工 。 他们都在期盼璟逸能够坚持到1月1日 , 降价的特效药在他身上起效 , 再一点点摘掉呼吸机 。
患儿父亲 刘奎琛:刘璟逸是我取的名字 , 那个时候想着希望他比较安逸、快乐度过这一生 。 其实我也特别希望能够和别的家长一样 , 可以牵着自己的孩子走一走 , 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的 。
白岩松:罕见病治疗 , 其实跟当下抗击新冠疫情有点像 , 那就是早诊早治 , 早预防效果更好 , 但是不少罕见病患者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诊断困难 。 有数据统计 , 我国罕见病患者平均确诊所需时长为1-3年 , 有人对一类罕见病做回顾性研究发现 , 有一位患者被误诊长达33年 , 在这期间患者反复去了十几家医院 , 用了许多不适合自己的药物 , 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 这到底怎么产生的?有解决途径吗?
罕见病如何破解确诊难?
崔丽英研究渐冻人多年 。 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在她看来 , 才半年病程 , 确诊速度算快的 , 而90%的渐冻人会在发病五年内死亡 , 只有第一时间确诊 , 继而用药 , 才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 但是 , 渐冻人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学系主任 崔丽英:比如我们有的患者 , 无意发现我这块手的肌肉萎缩了 , 他会到医院看病 。 如果我们没有特别多经验 , 或者从筛查的角度 这一块肌肉萎缩是有很多原因的 。 比如说尺神经的病、颈椎的病等等 。 都可以出现这块肌肉萎缩 。 早期我们在三个月 , 患者觉得有症状 , 我们就会在早期给他做个肌电图 , 肌电图非常广泛的神经原因损害 , 我们就要怀疑是渐冻症的早期 , 就给他用上药治疗 。 这个肌电图检查就非常重要 , 它是要求技术比较高的一个检查 。
罕见病专家聚集在全国性教学医院高度集中的城市 , 并非每家医院都能做高标准肌电图 。 崔丽英带领团队建立渐冻人诊断标准 , 年年举办肌电图学习班 , 在发达国家这是每个神经科医生必修、会做的项目 。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学系主任 崔丽英:有一句话说 , 会看罕见病的医生 , 比罕见病还少 , 其实对罕见病的误诊 , 或者漏诊率都是比较高的 , 因为罕见 。 所以像基层医院 , 他根本就没见过这样的病人 。 我看到一个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男士 , 20多岁就开始疲劳 , 一直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 但是休息休息他又好了 。 其实重症肌无力的特点也是这样 , 休息休息就减轻 , 症状是波动性的 , 都快50多岁了才确诊 , 误诊断30年 。
罕见病与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型重叠程度大 , 单个病种病人资源少 , 往往在医院的多个科室向他遇到的每个临床医生解释疾病、介绍病史 , 医院仅仅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治疗 , 患者经常在不确定中迷失多年 , 对有药可治的罕见病来说 , 误诊漏诊危害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