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被疫情偷走的这2年,如何改变我们的年轻人?


教育|被疫情偷走的这2年,如何改变我们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在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面前 , 人们面临着各种突如其来的考验 。 在长达2年的疫情影响下 , 年轻人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上海市进才中学东校校长、外滩教育特约作者郑钢 , 根据培生公司的调研结果 , 从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以及职业能力等多重视角 , 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读 。 在他看来 , 尽管疫情带来了乌云 , 但它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职业的新方向 , 推动社会化学习浪潮的到来 。
文丨郑钢 , 编丨Lulu
新冠疫情是一场人类的集体磨难经历 。 这场经历尚没有变成记忆 , 疫情的拐点依然遥遥无期 , 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无法回避和挣脱的困境 。
两年时间 , 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2.7亿多人 , 目前还有确诊病例2千多万 , 德尔塔、奥米克隆变异病毒让人感到“黑暗的隧道尽头遥遥无期 。 ”
这两年时间 , 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 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 , 无论是工作、社交的方式 , 还是生活和家庭模式等等 。
正如有部电影名《乌云背后总有一丝亮光》一样 , 尽管这一世纪流行病在情感上对所有年龄的学生都造成了伤害 , 但是还是有好消息 , 使人振奋和欣慰 。
培生公司 , 著名的全球调查公司 , 针对世界各地6000多名大学生和学龄青少年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 , 结果显示 , 疫情之中的年轻人尽管在疫情中挣扎和困惑 , 但是在艰难和变革中学习了很多 , 培养了适应力、同情心和调适力 。
该调查还显示 , 年轻人正在经历疫情时代的挫折和痛苦 , 也在寻找自己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 , 正在痛苦和挣扎中成长 , 并显得更加强大 , 或许这是疫情带来想不到的收获和影响 。
年轻人更多地学习了共情
【教育|被疫情偷走的这2年,如何改变我们的年轻人?】疫情导致了日常生活几乎所有方面的广泛变化和混乱 , 日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 , 平常的工作模式不再维继 , 甚至还要遭遇疾病和亲人或朋友死亡带来的创伤 。
正因为每个人被席卷 , 被裹挟 , 无人能够幸免 , 所以 , 我们都意识到疫情对于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 这种意识转化为对他人和自己更多的共情 。
共情与同情只有一字之差 , 听上去也差不多 , 但是有着很大的差异 。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亚瑟.乔拉米卡利历时23年写成的《共情的力量》里说 , 同情是为了安慰别人 , 共情是为了理解他人 。
共情的人是一种理解和分享他人感情的能力 , 更能从别人的角度体验和理解 , 而不是仅仅表达善意 。 共同的疫情 , 共同的经历 , 共同的磨难为年轻人共情能力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这种共情 , 是对共同人性的理解 , 是对于疫情带来的伤痛深刻的理解 。

教育|被疫情偷走的这2年,如何改变我们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专门研究同理心的社会认知神经学专家 , 内华达大学助理教授巴恩斯博士说 , 一般来说 , 人类对群体中的人更有同情心 , 比如在种族、国籍、社会阶层、能力或性别认同上与我们相似的人 , 或者是那些有着相似过去经历的人 。
毫无疑问 , 疫情使得全世界的人集合成为一个群体 , 因为疫情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
她还说:“当涉及到同理心时 , 人们的大脑在看到一个小组外成员疼痛时的反应往往较少 , 而当他们看到一个组内成员在疼痛中时 , 他们的反应则会较为强烈 。 ”这种反应可能源于一种自然的心理欲望 , 希望看到我们的“团队”表现良好 , 或者是由于我们团队中的人展示更“整体”和更独特的个人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