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


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
文章插图

12月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文涛(中)在病房内查看包虫病患者病情。王文涛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及肝移植中心副主任。2006年,他在一次赴甘孜藏族自治州巡回义诊中了解到当地一些群众受包虫病病痛折磨,便开始长期致力于高原农牧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15年来,他每年多次在藏区巡诊,经常吸着氧气走上手术台。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中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内死亡率达94%,俗称“虫癌”,严重威胁高原农牧区群众的生命健康。王文涛介绍,包虫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只能靠手术来治疗。晚期患者大部分肝脏已被侵蚀,无法采用传统的肝切除术进行治疗。“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世界上只有几家医院能开展,王文涛带着团队硬是攻下了这一高难度的外科手术,解决了晚期包虫病治疗中的诸多难题。与此同时,王文涛通过演示手术、远程指导手术、邀请甘孜州医生参加大型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来培养当地医务人员,以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截至目前,王文涛完成“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123台,其中有30台在甘孜州完成。他在甘孜州为患者进行复杂手术累计超过300台,指导当地医生完成的手术超2000台,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获得了当地群众、医生的一致认可。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

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
文章插图

12月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文涛(右四)在与医务人员讨论病人治疗方案。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

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
文章插图

12月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文涛(左一)在与医务人员讨论病人治疗方案。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

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
文章插图

2020年1月17日,王文涛(中)在甘孜州回访他治愈的包虫病患者。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

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
文章插图

2020年1月16日,在甘孜州人民医院,王文涛(右)指导当地医务人员。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

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
文章插图

2020年1月16日,在甘孜州人民医院,王文涛(中)为一名晚期泡型包虫病患者进行“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

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
文章插图

2020年1月16日,在甘孜州人民医院,王文涛(左)进行“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手术”。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

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
文章插图

高原|“肝胆相照” 医生高原战“虫”记】2020年1月16日,在甘孜州人民医院,王文涛(右)在鼓励一名包虫病患者。新华社采访人员 刘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