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患病率增长30%,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何解?

自今年1月放寒假以来 ,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大学生孟晓涵已上网课10个月 , 期间只有极少数几次回学校上课 。
“我觉得我的人生在2019年年底停摆了 , 到现在都没有重启 。 ”11月下旬一天晚上 , 她与大学朋友打电话 , 接通一瞬间 , 两人就开始隔着电话“抱头痛哭” , 她们聊了一个半小时 , 互相倾述内心的压抑感与节奏错乱的大学生活 。 那晚 , 她睡得不好 , 睡眠只持续三个小时 。
孟晓涵是北京一所211大学的大三学生 。 随着今年疫情形势的严峻及波及面的广泛 , 与很多高校一样 , 孟晓涵所在学校全体学生上半年没有返校 , 线上完成了春季学期的学习;秋季学期9月5日开学、返校 , 却很快因为出现一例感染者 , 学校继续封控 。 之后 , 学校解封后 , 学生出校需审批报备 。 11月中下旬 , 因北京出现疫情反弹 , 学校通知学生 , 希望大家尽快回家 。
“今年我只上了6次线下课 。 我的感觉就是 , 当生活秩序停摆的时候 , 我的精神也停摆了 。 不管是回校上课还是居家期间 , 我都无法做一些让自己快乐、充实的事情 , 我只想躺着 。 ”她说 。
12月7日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 , 提出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 , 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 , 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 , 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
随着这场大流行持续 , 新冠疫情之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 , 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 比如 , 在英国 , 根据《卫报》今年5月份的报道 , 来自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最新数据显示 , 遭遇心理问题、正在治疗或者等待治疗的儿童与青少年2月份已经达到了42万人 , 达到2016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
在美国 ,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 , 与2019年相比 , 2020年12~17岁青少年因心理健康原因就诊比例增加了31%;此外 , 青春期女孩中 , 因进食障碍就诊人数增加了一倍 , 因抽动障碍就诊人数增加了两倍 。
疫情下患病率增长30%,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何解?
文章图片
图/图虫创意
焦虑与抑郁感何来?
孟晓涵这一届学生的大学生活开始于2020年 。 18岁生日时 , 她刚刚迈入大一 , 她在家里自己的书桌前许愿 , 希望疫情尽快消失 , 但当她已经20岁时 , 愿望依然没有实现 , 而她的精神状况却日渐恶化 。
她11月25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虽然手上还有4、5个期末作业要赶 , 但自己却无法集中注意力 , 只要坐下来 , 就感到抑制不住地想哭泣 , “昨天基本上一直在哭 , 今天也觉得很崩溃” 。 更为严重的是 , 她已经出现了一些轻生的念头 。
据孟晓涵观察 , 她认识的同学和朋友中 , 这种精神状态不健康的现象不是孤例 。 她的一个朋友前一段时间已经诊断出患上了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 , 并伴有非常明显的失眠、胃痛 。
疫情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很具体的 , 这些影响也成为他们焦虑的主要压力源 。 今年4月份 , 复旦大学大三学生刘萌原本打算报名6月份的英语四六级考试 , 但是该考试因疫情原因延期之后 , 到现在也不确定何时可以恢复 , 这让她无法安排备考时间 。 11月28日、29日 , 北京、黑龙江先后通知原定于12月10日举行的2022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延期 。
因为转为线上授课 , 期末考查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 从考试变为交期末论文 。 对刘萌来说 , 意味着要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10篇论文 , 学业压力陡增 。 她说 , 有时候赶作业 , 可能到凌晨三四点才休息 , 此前每两天做一次核酸 , 使得前一天再晚睡 , 也要在早上6、7点起床做核酸 , 打乱了个人作息 。 所有这些变化 , 都让刘萌陷入到持续焦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