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抗新冠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诞生记!

12月8号 , 注定是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历史性时刻 。
腾盛华创研发的 抗新冠单克隆抗体组合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BRII-196/BRII-198)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 用于治疗轻型和普通型且伴有进展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岁 , 体重≥40kg)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 。 其中 , 青少年(12—17岁 , 体重≥40kg)适应症人群为附条件批准 , 暂无临床试验数据 , 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进一步最终确证[1] 。

能力|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抗新冠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诞生记!
文章图片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截图
这不仅意味着 , 历时20个月的研发之后 ,我国有了第一个抗新冠的“特效药”;也标志着我国抗击新冠疫情进入了有特效药可用的全新阶段 。
接下来 , 咱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国首个抗新冠特效药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
从新冠患者体内找到一对“最能打”的中和抗体
中国对新冠疫情的响应可谓神速 。
两年前 ,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 , 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与全国各地的科学家迅速展开合作 。 在疫情爆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 , 也就是2020年1月10日 ,中国科学家即发布了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测序结果 。 这给新冠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了基础 。
在新冠病毒基因组发布的一两周后 ,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2]和武汉病毒研究所[3]先后发布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取决于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区域(RBD)与宿主细胞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的结合 。
这些研究成果意味着: 阻断新冠病毒RBD与人体细胞ACE2受体的结合 , 是防治新冠的关键所在 。

能力|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抗新冠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诞生记!
文章图片

▲ S蛋白的RBD与ACE2结合的动图
其后不久 , 2020年3月 ,腾盛博药 , 清华大学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三院)宣布成立腾盛华创 , 迅速组织攻关团队 , 着手进行新冠抗体的研发工作 。
最终 , 在对众多人源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RBD结合能力及结合RBD区域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 ,确定了一对活性最高、互补性超强的中和抗体 , 它们就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的前身P2C-1F11/P2B-1G5[4] 。 两个抗体的联合疗法不仅可以降低治疗中产生耐药病毒株的风险 , 同时更有可能对多个新发变异株保持中和活性 。
从作用机制上看 ,P2C-1F11与RBD结合后 , 会促进包含RBD的S1部分快速从新冠病毒上脱落[5] , 进而导致新冠病毒无法进入细胞内部[6] 。
更厉害的是 , 在Delta突变株等变种出现之后 , 清华大学张林琦团队测试了28种新冠突变类型对12种中和抗体的影响[7] , 结果发现: P2C-1F11对当时发现的所有突变株都具有中和活性 , 不愧为“最能打”的中和抗体 。

能力|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抗新冠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诞生记!
文章图片

▲ P2C-1F11对当时发现的所有突变株都有中和活性
超长“待机” , 保护效果升级 , 为预防奠基
尽管P2C-1F11/P2B-1G5已经展现出强大的中和新冠病毒能力 , 研究人员对它们还有更高的期待 , 那就是 提高中和抗体的半衰期 , 延长对患者的保护时间 。 通俗地讲 , 就是得具备“超长待机”的能力 。
从已经发表的数据来看 , P2C-1F11/P2B-1G5作为全人源IgG1抗体 , 半衰期在20天左右[8] , 不具备提供长期保护的能力 , 显然还需要改造升级 。

能力|中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抗新冠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