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三明医改再出发⑤ | 公立医院薪酬改革 看三明之变( 二 )


通过改革 , 医院工资总额在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 , 医院财务运行依然保持平稳 。 从2014年三明市22家县级及以上医院首次转亏为盈结余1.2亿元开始 , 到2020年 , 累计结余11.52亿元 。
自2017年 , 以县(市、区)域为单位 , 以“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自付”为原则 , 实行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政策以来 , 三明市将累计结余9.38亿元作为奖励金 , 直接奖励给各总医院(健康管护组织) 。
健全薪酬保障机制
三明医改挤压药品耗材流通领域水分 , 规范医务人员不合理的医疗行为 , 推动药品耗材“量价”齐下 , 为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 。
通过“腾笼换鸟” , 三明市先后8次动态调整理顺医疗服务价格 , 共转移增加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57.39亿元 , 提高了医院收入的“含金量” , 为实行工资总额核定下的全员目标年薪制提供财力保障 , 解决了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
严格执行“两条红线、一条底线”的原则 。 “两条红线” , 即医院工资总额由三明市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核准 , 医院不得突破核定的工资总额 , 院长必须在核定额度内自主分配;不得亏损兑现 。 “一条底线” , 即当医院无法兑现医务人员档案工资时 , 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补足 , 保证档案工资发放 。
严格规定工资总额的分配结构 。 医生(技师、临床药师) , 护理人员 , 行政后勤管理团队的工资分别占工资总额的50%、40%、10% 。
规定最高薪酬比例 。 护士应在医师的70%以内 , 行政后勤人员应在医师的50%以内 , 有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个人最高奖励不得突破规定目标年薪的1倍 , 即60万元 。
薪酬分配再迎变革
2021年 , 三明市印发《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的通知 。 其中 , 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是“六大工程”之一 。
这次薪酬制度改革把过去按医务性收入来提取工资总额 , 彻底转变到按基本年薪总额和10%的医务性绩效工资总额;总医院内部从过去按医疗数量分配 , 转变到按岗位职责履职考核情况打分来进行分配 。 过去考核的是医疗收入多少 , 现在考核的是岗位职责履职得好不好 , 这是本质区别 , 是一次“变轨” , 是一次薪酬分配制度的彻底变革 。
年薪基数不再区分医院等级 , 全部按医务人员职称核定基本年薪:主任30万元、副主任25万元、主治医师20万元、住院医师15万元;技师、药师为同级别医师的80%;护师为同级别医师的70%;行政后勤人员为医师平均年薪的40%;村卫生院人员10万元 。 书记(院长)的基本年薪为:市级医院50万元、县级医院40万元、市级专科医院30万元 。
同时 , 合理设计总医院对内部岗位职责履职年度考评和薪酬计算办法 , 明确个人年薪总额与个人基本年薪工分数、个人岗位职责年度考评分、工分值的关系 。 根据岗位职责履职考评情况奖优罚劣 , 可最多上浮20%或下浮50% 。
实施岗位职责薪酬制度是三明医改再出发的重头戏 , 是在原来按照医疗纯收入的80%~90%提取工资总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扬弃、提升 。 建立引导以健康为中心的岗位职责年薪制 , 这是建立以健康为中心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的“牛鼻子” 。
同时 , 政府切实承担起办医责任 , 斩断开方提成的药品耗材回扣灰色链条 , 建设好健康管护组织——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 , 将医保基金从治病报销上升到健康保障 , 实行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制度 , 真正让白衣天使的医疗行为与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同向而行 , 做到“左手做预防、右手下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