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封控区,一场激烈对话后的紧急出诊|战疫影像日志

海珠封控区,一场激烈对话后的紧急出诊|战疫影像日志
文章图片
封控区内一次“双向奔赴”的紧急出诊|战疫影像日志
“我老爸一定要出去看病才行!”11月17日中午 , 争吵声在广州海珠龙潭村中约5巷响起 , 杜志辉和杜卓彬父子情绪激动 。
今年64岁的杜志辉患有帕金森和糖尿病 , 在年初进行了一次脑起搏器(GBS)手术 , 需要长期观察治疗 , 也要及时根据身体状况进行具体诊断 。 但自10月28日起 , 受疫情影响 , 龙潭村被划为封控管理区 , 杜志辉不得不把复诊时间推后 。
由于病情发展 , 亟需尽快复诊 。 “我们已经错过了两次挂号 , 再也不能不去看病了 。 ”杜卓彬十分担心父亲的病情 , 情绪很激动 。 “现在植入的机器可能不太适应目前的病情 , 必须要医生重新调参数才行 。 ”
海珠封控区,一场激烈对话后的紧急出诊|战疫影像日志
文章图片
10分钟后 , 得知这一消息的龙潭村委和所属网格负责人立马赶到了现场 。 “如果挂了号 , 经医生判断确实需要就诊 , 我们立即安排救护车点对点运送过去 。 ”龙潭村党委书记杜汉全一边做决定 , 一边劝大家冷静 。
“现在若是身体感觉不舒服 , 可以先让医疗救治组和卫生站的医生过来诊断 , 再根据情况送往相关医院就医 。 ”龙潭片区第五网格指挥长曾颂平建议道 。
善意缓和了矛盾 。 “我也不是故意想和工作人员争吵 , 只是由于担心导致情绪比较激动 。 ”当晚 , 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之下 , 杜卓彬决定和父亲的主治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金龙约好第二天前去就诊 。
海珠封控区,一场激烈对话后的紧急出诊|战疫影像日志
文章图片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 为了保障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 同时减少疫情外溢风险 , 院方提议在海珠区内非风险区的定点救治点开展就医 。 18日一大早 , 杜汉全立刻和指挥部联系 , 最终在海珠区卫健局的协调之下决定让主治医生和患者约在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诊 。
“了解到情况后 , 我们也和刘金龙医生进行了沟通 , 他很快就同意了此事 , 决定在18日下午前往沙园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
18日下午6点 , 鸣笛声从广州海珠龙潭村响彻而去 , 120急救车穿过楼栋密布的城中村接到病人后 , 迅速驶往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另一边 , 刘金龙也出发前往同一目的地 。 一次“双向奔赴”的紧急出诊就此开始 。
一年来 , 杜志辉和刘金龙每个月都要见上几面 , 这一次是最特别的一次 。
海珠封控区,一场激烈对话后的紧急出诊|战疫影像日志
文章图片
“老哥 , 最近感觉怎么样?”面对着眼前的“大白” , 杜先生一下子没认出来 , 听到熟悉的声音后才确认是自己的主治医生 。 “刘医生对我们一直都是很亲近的 , 非常关心父亲的身体 。 ”杜卓彬说 。
不到半个小时 , 在医生和患者的熟练配合下 , 便完成了一系列检查治疗过程 。
“因为病人患有糖尿病 , 在胸部的囊袋里出现了积液 。 最近可能因为心情不好导致抵抗力下降 , 以致于囊液又增加了 , 所以病人和家属就非常焦急 。 ”刘金龙表示 , 如果任由其病情发展下去 , 容易引发感染 , 严重的话甚至脑起搏器整套系统都要拔除 , 严重影响术后治疗效果 。 在这种情况下 , 需要尽快进行处理 , 让病人恢复好的心情 , 增强自身抵抗力 , 让身体逐步康复 , 也减少新冠病毒感染的机会 。
抽取完囊液后 , 杜志辉的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 。 “现在心态好多了 , 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 , 也放心很多了 。 ”杜志辉高兴地说道 。 杜卓彬同样表示 , 全家人都踏实心安了 , 非常感谢几天来这么多人的用心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