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每经专访国家癌症中心张凯:早筛或能“消灭”宫颈癌和结直肠癌 “滴血测癌”有过度宣传嫌疑( 三 )
另外 , 我们的肠镜设备和医生数量是不够的 。 在北京的大三甲医院 , 无症状人群约麻醉下肠镜平均需要3个月至6个月的时间 , 有的医院甚至需要一年 。
基于这种现实情况 , 要提高结直肠癌的人群筛查率 , 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重要癌前病变检出率 , 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 , 需要借助“序贯筛查” , 即使用简单、无创的筛查手段 , 从普通的人群中排除阴性人群 , 保证他们不会被漏检 。 同时 , 筛查出风险较高的人群 , 让这批人去做肠镜 , 有效提高数量有限的结直肠镜的利用率 , “常卫清”等早筛产品的意义就在这里 。
值得注意的是 , 好的早筛产品阴性预测值一定要高 , 只有阴性预测值在99.5%以上的产品才敢用于癌症初筛 。
目前 , 在《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年)》中 , 被推荐的早筛技术包括FIT、乙状结肠镜、多靶点粪便FIT-DNA和肠镜CT , 还有模拟肠镜和乙状镜检查共六种技术(后两者在国内开展较少) 。 如果大家便潜血或多靶点粪便FIT-DNA的结果显阳性 , 就一定要去做肠镜 。
多癌种早筛全面照进现实还要靠多维度技术
NBD:目前 , 市场上已有的癌症早筛产品多以血液、尿液或粪便作为检测基础 , 在这三种检测中 , 您觉得未来应用最广泛的会是哪一种?
张凯:从采集数据的角度 , 血液里包含的信息是最全的 。 因为大便能采集的数据基本和消化道有关系 , 尿液能采集的数据主要和泌尿系统有关系 , 能筛查的癌种包括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输尿管癌 。 另外 , 代谢性的东西也在尿里 , 但这些经过过滤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 能携带的信息有限 。
所以 , 能“包打天下”的只有血液 。 目前全世界做癌症早筛的公司 , 主要还是基于血液做筛查 。
不过 , 国内对血液的管理比较严格 , 所有的医疗操作都得在医疗场所发生 , 所以在居家检测的场景下 , 血检是没法实施的 , 反而是获取尿液和粪便更加方便 。
NBD:通过一个产品同时筛查多个癌种广受期待 。 对于泛癌种筛查 , 您怎么看?
张凯:像前面说的 , 做泛癌种筛查的最优检测基础是血液 。 要实现泛癌种筛查 , 未来的解决之道是以分子检测为基础 , 多组学共同发力 。 通过突变相关的基因组学技术 , 结合蛋白组学和免疫组学等多维度平台 , 才能达到“液体活检”的目的 。
对于癌症筛查产品 , 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两大重要性质 , 分别与NPV(阴性预测值)和PPV(阳性预测值)指标相对应 。 其中 , NPV是指检验结果为阴性的受试者中全部真正阴性受试者的比例 , PPV则是检验结果为阳性的受试者中全部真正阳性受试者的比例 。
但是泛癌种分子检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PPV很好 , NPV不足 。 从现实情况看 , 分子检测的技术属性决定了它更适合用作分流产品 , 即发现高危异常后 , 用其来分辨该异常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可能性 。 但是 , 液体活检无创且推广性强 , 最开始就被希望用在癌症早筛上 。 这导致了它的现实和愿景是分离的 , 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 比如DNA碎片入血率问题;比如泛癌种筛查不仅要解决敏感性问题 , 还要解决溯源性问题 。 所以单癌种筛查目前仍是主流 。
文章图片
国内现有泛癌种早筛产品及技术对比 图片来源:亿欧智库
NBD:怎么解决泛癌种筛查的技术难题?
张凯:现在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 , 叫多维度 。 以FIT-DNA为例 , 就是把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结合 。
- 鸡蛋清性|每天晚上不妨多吃三种食物,营养丰富,延缓衰老,好吃又不贵!
- 中老年|抖音每天发出上亿次适度使用提醒
- 治疗|治疗运动神经元的方法有哪些呢?
- 芹菜叶|失眠最怕它了,三天吃一回,一分钱不花,睡眠变好了,倒头就是一整夜
- 西红柿炒茄子|它是“天然雌激素”,妈妈经常吃,四十岁依旧少女脸,别错过
- 运动神经元患者案例分享
- 人工心脏|山东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出院,需每天充电
- “我家今年卖了3万多元|盛开的“浪漫经济”!小金县新桥乡花农喜领玫瑰花款490万元
- 孩子每天上课不认真听讲成绩直线下滑,多吃益智菜,增长智力脑力
- 一月转眼就已经过去大半,多吃3种如意果,寓意开心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