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疼痛的诊断与处理( 二 )


2.3辅助检查
盆腔器官的炎症很少单独存在,且为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单纯根据病史和临床特点作出盆腔炎性疼痛的诊断尚不完整,需明确致病原的种类及确定炎症波及的部位和范围 。因此需要选用相应的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B超检查,甚至腹腔镜检查,以增加诊断的特异性 。
2.3.1宫颈分泌物或后弯窿穿刺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不仅有助于诊断,还可以间接查清致病体的种类,通过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的治疗药物 。但对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且有反复发作病史的病人,应采用代卫技术检测淋菌、衣原体、解脉脉原体 。不少资料显示沙眼衣原体、支原体、 淋菌等感染在盆腔炎症感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常为亚临床或隐匿性感染,疼痛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不能及时诊治 。
2.3.2B超检查它是一种既安全又可靠的非损伤性辅助检查方法,盆腔有炎症时,B超可见盆腔内积液、输卵管增粗等声像 。如形成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块时,B超下提示囊实性混合性包块,内部回声杂乱,容易与卵巢恶性肿瘤相混淆 。
2.3.3腹腔镜近10年来腹腔镜手术不断改进和发展,使之成为目前诊断与治疗妇科疾病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并具有创伤小、确诊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急慢性盆腔炎性疼痛常易与其他急腹症及慢性盆腔疼痛相混淆,在临床或实验诊断的盆腔炎中约有20%一30%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然而腹腔镜下可直视观察盆腔脏器的肿胀、渗出粘连状态及病情严重程度,从而修正诊断,同时从炎性病灶区取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寻找致病的微生物,为临床选择有效而特异抗生素提供有力的依据 。有报道60%原因不明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经腹腔镜检查得到了确诊,其主要原因为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肿瘤等[z] 。但有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的病人禁用腹腔镜,以免损伤盆腹腔脏器 。

3盆腔炎性疼痛的治疗

3.1急性盆腔炎性疼痛的治疗
急性盆腔炎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为:在未确诊之前避免使用镇痛药,以免病情延误,并合理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及其他的方法以达彻底治愈,防止转为慢性盆腔炎 。
3.1,1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对急性盆腔炎症患者嘱其卧床休息,体位以半坐卧位为宜,这样有利于宫腔内宫颈炎性分泌物排出体外,盆腔内渗出物积聚于子宫直肠窝而使炎症局限 。并给予高蛋白或半流质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禁止滥用糖皮质激素,更不能以其作为降低高热的措施以免感染扩散 。
3.1.2积极抗感染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应用是减轻急性盆腔炎性疼痛的最主要方法 。只有感染得到控制,疼痛才能减轻或缓解,临床上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多数急性炎症可彻底治愈 。一般在药敏试验做出以前使用抗生素,可根据病史、临床特点结合发病前用过何种抗生素,选用需氧及厌氧菌兼顾的抗生素;待药敏试验做出后,根据细菌的敏感药物选用 。另外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循药物要毒性小、药量及疗程要足,联合用药的原则,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佳 。但临床中由于诊断不规范,治疗不正规,结果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及混合感染增加,使病原体对一些常用的抗生素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屡见不鲜 。值得注意的是支原体的耐药菌株亦有不断增加,据冯华英等[3j报道,258例支原体阳性患者对10种药物敏感率仅59.70%,其中解脉支原体仪用)阳性耐药率为89.30%,因此进行全面的病原体检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规范合理治疗,杜绝滥用各种药物, 并在疗程结束后定期随诊,复查相应病原体及其他临床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转为慢性盆腔炎 。最近有作者报道对急性盆腔炎症单用阿奇霉素或阿奇霉素和甲硝哇联合治疗有效率达97%以上,而对照组用甲硝哇+强力霉素+Cef6xitin有效率为94.6%川 。目前我院常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有第一代头抱菌素与甲硝哇联合、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贰类联合、哇诺酮类药物与甲硝哩联合等,其治疗效果都比较理想,大多治疗后3一4d腹痛可明显减轻或缓解,且体温逐渐下降,当体温恢复正常24一48h后,方可停用静脉用药,改口服继续10一14d 。若考虑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应加用多西环素100rng每12h口服1次,病情好转后继续用药10一14d或阿奇霉素250mg,每日1次,连用7一I4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