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百家医院年手术总量超789万台,中国医院手术量背后的技术创新( 二 )


“如果偶尔能治愈是一个奇迹,那么反复出现的奇迹,则让人对医学技术越发有信心!”董蒨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医疗技术提升,能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自然会吸引患者来就医。
5G+远程手术远程诊疗、智能超声系统、“达芬奇”“骨科天玑”机器人手术等一系列特色智慧医疗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和学术地位的提升,保证了手术的量大质优。
“达芬奇”、骨科“天玑”人工智能机器人手术量逐年稳步提升。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以一年超6万台手术,位列甘青宁地区医院手术量第一位。该院院长王琛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作为医院特色,每年人工智能机器人手术量占比已接近10%。
位于排行榜第六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金宗祥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手术机器人的引进,对安徽省医学发展特别是外科领域的整体水平提升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标志着安徽省外科手术正式迈入机器人时代。”
健康时报|百家医院年手术总量超789万台,中国医院手术量背后的技术创新
文章插图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机器人手术。受访者供图
学科优势,辐射当地患者健康时报采访人员发现,今年的榜单前十强中,没有一家医院来自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上广地区,反而是各省级综合型医院位列其中。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在家门口解决疑难杂症,进行高难度手术,不用往北上广奔波就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琛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在国家卫健委分级诊疗制度和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建设背景下,作为地方三级公立医院,尽力承担地方患者手术需求,让患者尽量留在当地治疗,这是对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金宗祥介绍,从数据来看,手术量较大的科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医院“高峰”“高原”学科。这些科室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术后恢复效果较好,老百姓口碑相传,作为安徽省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安医”的品牌吸引效应也是导致医院门诊量大、手术量大的主要原因。
在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不仅服务青岛市本地患者,同时也覆盖了山东全省患者、甚至服务省外患者。董蒨院长介绍,“相比去北京,在山东省内看病,还是比较方便的,因为我们医院手术技术好,也吸引了周围城市的患者来看病。”
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
在兰州,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率先在省内开展专科联盟医联体建设,覆盖省内外13个地区138家医院,接收医联体成员医院转入的疑难重症患者手术量超过10000例,占整体手术比例超过20%。
健康时报|百家医院年手术总量超789万台,中国医院手术量背后的技术创新
文章插图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琛进行腹腔镜手术。受访者供图
王琛介绍,“医联体建设不仅没有导致下级医院医疗资源的闲置,反而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了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方便百姓就医。”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每年手术量最多的是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和泌尿外科等外科手术,在大量引进专业人才和团队及医联体建设体系下,每年有超过20%的下级医院疑难重症患者转入。
金宗祥认为,“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大双向转诊力度,实现医联体内部医疗资源共享、医疗质量同质化。”
如何保障手术质量?鼓励医生开展高难度手术业内人士认为,医院手术量和医院床位数、地域、医疗水平三方面有关。毋庸置疑,手术量与医院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手术量大的医院特点都是规模大、体量大、床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