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有人“总觉得自己有病”】本文转自:光明网
来访者1:我自幼体弱 , 经常看医生 , 父母和我都比较关注我的健康 , 有点风吹草动就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 。 半年前 , 我的叔叔因脑瘤去世了 , 我就感到更紧张了 , 担心这个病会遗传 , 就经常感觉头晕脑胀 , 怀疑自己脑子也有问题 , 反复到医院做检查 。 医生跟我说没有发现问题 , 可以正常生活、工作 。 但我还是很担心 , 寝食难安 , 自己也上网查找各种信息 , 买了医学书籍看 , 总是不放心 。 过不了1个月又要去看医生 , 听医生说没问题就放心些 , 可出了医院又开始担心 , 筋疲力尽 , 不能坚持工作 , 实在太痛苦了 。
来访者2:我从小就害怕打针 , 害怕去医院 。 这半年 , 我经常感到肠胃不舒服 , 有时候恶心、腹泻 , 有时候便秘、腹疼 , 怀疑自己得了结肠癌 , 整天担忧 , 害怕哪一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 家里人让我去医院检查 , 但我又害怕化验检查可能会让我感染上别的疾病 , 也害怕医生给我误诊 。
文章图片
以上是两位来访者的自述 。 在精神科临床和心理干预的案例中 , “假想疾病”困扰了很多个体 , 不仅使本人遭受痛苦折磨 , 也对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造成了不良影响 。
从以上两位来访者的表现来看 , 他们都受到了“假想疾病”的困扰 。 这类患者可能患上了一种精神疾病——疑病症 ,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健康问题过度担心 , 困在虚假信念的囹圄之中 , 时刻担心患病或害怕病情加重 。
但他们的行为反应有所不同 , 有些患者会像来访者1一样 , 想了解关于疾病的一切信息 , 他们会过分地定制特殊食谱、增加服用药物或保健品 , 他们对患病的恐惧 , 超过了对生活的乐趣 。 也有部分患者会像来访者2一样 , 虽然担心疾病 , 但更惧怕医疗行为 , 会避开一切与其有关的主题 , 如抽血化验、打针或者接种疫苗等 。
我们每个人对身体状态的感觉都是不同的 。 这样的感觉会受很多因素影响 , 比如家庭或个人的乐观和悲观程度 , 内心平静抑或焦虑的倾向……总体来说 , 高焦虑者更会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 在疑病症患者中 , 男性多于女性 。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认为 , 焦虑是疑病症的基本问题 , 其核心是对躯体不适的错误解释 , 并将其看成是严重疾病的特征 。
有学者提出了疑病症认知整合模型:个体对躯体不适过于敏感 , 通常会灵敏地感受到一些细微感觉 , 并且感受强度似乎大于实际;一旦把这种感觉解释为某种疾病的症状 , 个体的焦虑水平就会进一步增高 , 而增高的焦虑会使那些异常的躯体感觉更加明显 , 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
有疑病型焦虑的个体往往处于一些特殊时期 , 比如 , 失业或升迁、更年期、子女离家、迁居、移民等 。 在这些时期 , 个体常是无安全感和威胁到其自恋完整性的状态 , 忧心忡忡地想要在内部器官中对焦虑进行定位 , 这种行为实际是一种焦虑向身体的转移 , 对潜在的死亡的焦虑 。 这种对患病的恐惧 , 实际是对无法掌控自己的存在、身体、思维的恐惧 。
疑病症病程有慢性波动性 , 影响个人和社会功能 。 患者比较排斥到精神专科或心理诊所就诊 , 通常认识不到“病理性焦虑”才是令他们痛苦的根源 。 个体一旦觉察到自己反复“假想疾病” , 应当及早寻求精神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 尽快摆脱困扰 。
- 【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马庄村:恢复绿水青山 小香包“绣”出大产业
- 医保目录又调整:70万“天价药”降成3万一支,近3万家庭受益
- 盛夏夜跑可以减肥?专家提醒“悠着点”
- 山南市消防救援支队线上心理辅导课暖心上“疫“线
- 神兽即将归笼 株洲市中心医院专家“收心”秘籍来了
- 运动|这对父子活出了“逆年龄”的父子情,运动的好处不仅局限影响外在
- 肝癌多是拖出来的!有这4种疾病的人,最容易受肝癌的“青睐”
- 饮食要“养收”秋膘科学“贴”
- 《本草纲目》从写作到出版历经44年 李时珍墓前“科学之光”牌坊熠熠生辉
- 黄河岸边“空心村”盘活闲置石头房让“沉睡老宅”换貌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