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新冠症状出现的第三天( 四 )


因此在日本现在这样的疫苗普及率下(特别是针对高危人群) , 这一波至今还『坐视子弹飞』作为一个失败国不是不能理解——既然不得不躺平共存 , 那疫苗就不再是放着看的摆设或者上级报告时的邀功 , 而是一件件真正意义上凝集科研人员无数心血的救命雨披 。 你是需要接种后披着这件雨披出门的、要走在新冠雨之下的、要继续工作营生的 。 你有科学思维接种积极的话 , 那么三次以上的接种回报将是接近甚至低于流感的死亡风险 。 但这是目前水准的现代医学能够做到的最大程度了 。 你要追求绝对不死、绝对不被新冠雨淋到 , 那没办法——要么你生活在中国那是你的幸运、如果你暂时旅居国外、你只能选择永远不出门、与世隔绝 。
有人或许想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我再晚一点、再等一下下 , 打到第四针、第五针、第六针之后再和病毒共存好吗?
这方面CDC有过报告 , 我们可以来看一眼(当然只截取其中年岁较高的一部分):
OmicronBA.2/BA.2.12.1流行期间疫苗对于住院的预防效果:2次接种150天后保护效力为22% 。 3次接种7-119天后73%、120天后55% 。 4次接种7天后80% 。
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钝化 , 尤其从Omicron后期版本开始 。 所以不要在和朋友聚会吃饭吹牛逼的时候随便说什么打10针的效果是打5针的两倍了 。 医学没有那么简单 。
新冠变得实在太迅猛、太疯狂了 。 虽然针对BA.4和BA.5变异株的mRNA疫苗正在紧锣密鼓筹划中 , 但今秋未必能出来 , 并且就算出来了 , 人间也可能早已有了全新的变异株 。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至少在目前 , 人类依然滞后 。
而你唯有一次的生命始终却一直在无声前行 。 如果你始终执念于零风险 , 那么你恐怕始终难以找到真正可以放心的那条黑白分明的境界线 。 本来、那条线就不存在 。
我个人非常认同Fauci的观点:就算有疫苗 , 新冠已经没有可能达成群体免疫了 。 换言之 , 新冠这方面越来越像、甚至有超越季节性流感的趋势 , 但同时却依然比流感凶恶不少 。
写在新冠症状出现的第三天
文章图片
就算有疫苗也不可能群体免疫的话 , 怎么办?如果生活在中国 , 你可以幸运 。 如果暂时不得已旅居国外 , 你必须基于理性学会科学躺平的姿态——坚持接种、尽快接种、尽量和老人保持社交距离、戴好口罩、勤洗手 。 其他的 , 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 不要执念于自己不会感染、而是相信自己一定会感染并提前做好准备 , 把风险降到足够可以承受 。 如果这样 , 你就可以既摆好积极共存的姿态 , 又不会和西方一些保守势力那样轻浮地认为新冠不过是大号流感 。 相信我 , 你可以同时平衡这两点 , 绝对可以做到 。
写在新冠症状出现的第三天
文章图片
那么日本这次最终会如何?不知道 , 唯有观望 。 我也会视情况分享 。 疫苗高度普及不是全部 , 如何应付医疗资源的压迫、预防医疗崩溃是个严重挑战 , 日本这一波的重症病床占据率已经超过了上一波 , 的确是在走钢丝的阶段 。 医护人员24小时面临重压 , 的确手心很捏汗 。 众所周知 , 若医疗崩溃 , 那么其他就算新冠死亡率本身还好 , 也可能导致很多本不该死的人死亡 , 造成显著的社会超过死亡 , 一样构成伦理问题 。 除此之外其实还可能有狼可畏(LongCOVID)等其他问题 , 不一一赘述 。
我个人到了今天 , 心中有这样一个假说:地球上选择共存的那些国家 , 最终回头可能会发现 , 人体需要疫苗+感染像黄油一样反复涂抹N次之后才能开始真正像适应流感那样适应新冠 , 这个过程可能无法避免(无法实现群体免疫是个重要原因) 。 在此之前 , 就会有一波一波的坎需要咬牙挺过去 , 别无他法 。 之前做得再好的 , 真正要打算正面硬扛新冠时 , 上来第一波往往可能是最剧烈的、最痛苦的 , 差别只在于现代社会观念里伦理成本的程度(伦理由生命损失和民生经济等共同构成) , 最终越低的相对越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