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新冠症状出现的第三天( 三 )


世界分为两个 。 一个是中国 , 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着全套普及缜密的数字化tracking系统 , 打造了一座天穹挡住新冠雨季 , 只有零星漏水、动态排水即可 。 这的确令全世界羡慕、我们所有中国人也都应该自豪 。
然而除了中国以外 , 任何其他国家没有我们中国这样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的能力和tracking系统 。 他们只能躺平 , 所以疫情肆虐、哀鸿遍野 。
但也没办法 , 日子总要过下去 , 于是其他国家不得不选择躺平 , 也就是和新冠雨季共存 。 既然选择这条路 , 那么底层思维方式必须不同:人要假定自己随时随地可能感染 。 展开要点不外乎以下:
1.开发并接种尽量优质的疫苗 。
2.开发并使用尽量优质的药物 。
3.改善医疗系统的整体infrastructure , 也就是新冠雨季应对型医疗系统 , 特别是新冠病床 。
4.社会文化和公众心态——任何pandemic的结束不存在黑白分明的境界线 , 社会上人心普遍认为疫情过去了 , 疫情就过去了但这一条有限制 , 见5 。
5.应尽量符合伦理 。 这是对上述4的一个限制:因为就算多数人认为疫情过去了 , 若当下的方式不符合伦理 , 作为现代社会标准依然应该唾弃 。 譬如超过死亡明显过多时 。
我以上面这5条 , 解答蕨经读者过去(包括我被浸盐的一整年间)来问得较多的问题:日本后来还会紧急事态宣言吗?这次感染那么厉害 , 以后会如何呢?
东京今天感染人数40000超过 。 过去一周日本全国确诊新冠人数高达97万 。 而且即便这样日本竟然没有再次宣布紧急事态(至少现阶段没有这个明确迹象) 。 为什么会这样?应该如何看?
这就要稍微返回去看一下之前六月底时候的状况 。
写在新冠症状出现的第三天
文章图片
当时拉这张图 , 你会发现从全球疫情最初的2020年2月到今年6月底 , 在累计单位人口新冠死亡率方面 , 日本比台湾省和新西兰都好 。 为什么特别和这两个国家或地区相比?因为它们曾经很长时间坚持过零新冠策略 。 结果到两年半左右过去之后 , 相比日本 , 后者在零新冠策略放弃之后单位人口死亡迅猛赶超日本 。
换言之 ,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伦理没有日本做得好(英美等其他国家就更无法对比了) 。 道理很简单:它们曾经执行过极其伤害日常生活体验的大规模lockdown , 但最终付出的生命代价却超过了日本 。 而日本从一开始至今从未执行过任何一次封城 。 不要说中国的那种 , 就连西方那种强度的封城都未曾有过 , 而且所谓的紧急事态宣言 , 最终全靠个人自觉——你真想要出去玩的话没人能够拦着你 。 生活体验VS生命保护构成的伦理难题方面这是一个硬指标 , 事实上日本的确是G7国家里做得最好的 。 当然这里我必须严正指出:无论日本还是其他任何国家 , 比起中国毫无疑问都是loser 。 日本只不过是loser里相对最不失败的案例罢了 。
而这一点 , 或许是日本到现在都依然坚持没有宣布紧急事态的背后关键逻辑之一 。 菅義偉时代开始日本有一点做得很努力 , 那就是mRNA疫苗的普及接种 , 在G7国家里居于最前列、65岁以上高龄人群的普及尤其彻底
写在新冠症状出现的第三天
文章图片
在这样的前提下 , 就的确有另外一个需要平衡的地方 , 那就是假如新冠雨季再也不会离开、并且不可能做到中国那么好 , 也就是不得不躺平共存的话怎么办?虽然实际会复杂得多 , 但就底层逻辑而言最佳方案应该是让新冠以类似流感那样的杀伤力在人群中慢慢传播开去 。 但群体免疫的前提当然是疫苗的普遍接种+有效药物+恰当及时的医疗救护 。 如此才可能确保在人群中扩散开去的时候杀伤力总体和流感相仿甚至运气好的话更低 。 理论上在这个符合伦理(当然人间不存在绝对的伦理 , 以流感死亡率为基准考察新冠死亡率 , 不过是『非劣性』的权宜之计 , 但除此之外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的前提下 , 扩散开去的速度应该是越快越好 , 因为既然新冠雨季不会离开 , 那么最终所有人被感染将是宿命 , 差异只是时间 , 但速度越慢越容易影响社会生活、损害人生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