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今日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到了,做好这3件事,防湿防寒养阳气
今天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 入伏 。 俗话说「热在三伏」 , 我们将要迎来一年里最热的时光了 。
按照传统的推算方法 ,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伏 , 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末伏 , 中间有个闰中伏 , 所以今年伏天的时间比往年更长些 , 一共40天 。
初伏(10天)
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今天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今日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到了,做好这3件事,防湿防寒养阳气】中伏(20天)
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10天)
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自古我们对伏天就不带什么好感 , 白居易写诗吐槽说「郁郁复郁郁 , 伏热何时毕」 , 太郁闷了 , 这暑热伏天啥时候才过完啊 。
然而 , 伏天最可怕的并不是暑热 。 尤其是今年长达40天的伏日 , 更是隐藏着极容易被忽略、影响我们健康的漏洞 。 三伏贴等等老生常谈的今天暂且不提 , 下面这3个关于伏天的养生常识 , 希望每个人都能注意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伏防湿:小心湿气的双重暴击!
说起三伏 , 大家往往会想到冬病夏治 , 要去贴伏贴、做伏灸 。 但今年的伏天有些不一样 , 有件事可能比冬病夏治更重要:祛湿 。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冬病 , 但几乎所有人今年都会感受到太阴司天+长夏溽暑的威力 , 这正是两股今年最重的湿气 。
《黄帝内经》里讲 , 五脏各有所恶 , 其中「脾恶湿」 , 也就是说 , 脾最讨厌的就是湿气了 。 这对脾胃而言 , 可谓是「双重暴击」 。
第一重暴击:太阴司天的「湿」
2021年是辛丑年 , 水运不足 , 到了三之气又逢太阴司天 , 我们会迎来一波寒湿之气 。
今年的三之气是从小满交节5月21日的寅时(3点~5点)到大暑交节7月22日的子时(23点~1点) , 别看这段时间是盛夏 , 内经里却用了「寒湿」二字来描述 , 特别反常 。
现在已经是三之气的尾巴了 , 今年夏天的诡异气候小伙伴们也深有体会了吧 , 这样的湿气有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内经说得很明确:身子重、脚肿、腹胀……身边有朋友说感觉最近觉得动不动就长肉 , 减肥特别难 , 也是受到湿气影响的缘故 。
文章图片
第二重暴击:伏日长夏的「湿」
我们常说一年四季 , 但中医还有一季 , 名字叫做「长夏」 。 长夏就是指的伏日这段时间 , 也就是7月11日~8月19日 。
长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湿字 。 我们把五季对应五行 , 就知道原因了:春应风木 , 夏应热火 , 长夏应湿土 , 秋应燥金 , 冬应寒水 。
往年长夏就够湿的了 , 今年长夏更加过分 。 前半有三之气的湿土司天 , 后半还兼有客气带来的郁热 , 脾胃在这样的双重暴击之下 , 能好受才怪了 。
这样重的湿气 , 会对我们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内经里给了提示:
三之气…民病身重 。 胕肿 。 胸腹满 。 四之气…民病腠理热 , 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腑肿 。
初伏时常雨后骤冷 , 人体容易感受寒湿 , 所以发病多为身体沉重浮肿 , 胸腹胀满 , 这些都是脾胃受伤的表现 。 到了大暑过后的中伏末伏则转变为湿热 , 所以容易出现腠理热、血暴溢、腹胀等等脾病症状 , 要注意健脾祛湿 。
文章图片
那么 , 我们要如何保护好脾胃 , 把湿气拒之门外呢?
- 血压|主动脉夹层可夺命?这五类人是高危人群,需高度重视
- 全球疫情|今天凌晨,海珠通知
- 进行|尿毒症多半是“吃”出来的?3种食物尽量少碰,肾或许“感谢”你
- 苹果是天然润唇膏 你知道吗?
- 生活|提醒:肝病多数是“拖”出来的,出现6种表现,最好查一下肝功
- 羊肉|羊肉到底是“致癌杀手”还是“营养佳品”呢?世卫组织揭晓答案
- 肠镜|肠镜选无痛好还是普通好?二者有何区别?不妨听听医生的分析!
- 疫情|切莫上当!这些都是流调员绝不会问的问题
- 心血管疾病|这个病还是“夫妻病”,你知道吗?
- 跑步有效延长寿命,但是晨跑和夜跑哪一个好?这才是最佳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