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源井CRISPR-B技术助力解密沙门氏菌与Fe的爱恨情仇

【文献解读】源井CRISPR-B技术助力解密沙门氏菌与Fe的爱恨情仇
文章图片
沙门氏菌病是指由各种类型沙门氏菌所引起的对人类、家畜以及野生禽兽不同形式的总称 。 感染的人或其他动物粪便中的沙门氏菌会污染食品 , 可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 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 , 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 , 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 。 因此对沙门氏菌在宿主内生存适应机制进行研究 , 对沙门氏菌感染后治疗十分重要 。
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相同 , 沙门氏菌也需要辅因子Fe来参与其固氮、DNA合成和损伤修复等多个重要生命过程 。 然而在自然界中的Fe , 很难被沙门氏菌直接利用 , 所以沙门氏菌从宿主细胞中获得足够的Fe对其定植及生存至关重要 。 但宿主可通过营养免疫来限制其对Fe的吸收 , 因此沙门氏菌进化出一种具有高铁亲和力的儿茶酚铁载体——肠菌素(Ent)来对抗宿主的营养免疫 。 可矛盾的是 , 高浓度Fe会产生Fenton反应 , 从而产生大量羟自由基 , 导致沙门氏菌的死亡 。 最终在与宿主的相爱相杀过程中 , 沙门氏菌进化出铁稳态机制 , 可使其在获取所需铁的同时 , 又避免过量铁引起的毒害反应 。
针对这一铁稳态机制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李冰清团队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水平对其进行研究 , 发现沙门氏菌可通过与Fe代谢有关的基因——YdiU , 直接使高度保守的铁稳态主要调节剂fur被UMP化修饰(UMPylation) , 从而消除Fur的Fe吸收抑制能力 , 最终促进沙门氏菌缺Fe时对Fe的吸收 。 并且还发现H118位点是Fur的主要UMP化位点 , 这对有效调控沙门氏菌的铁稳态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
研究第一步 , 作者模拟了其缺Fe环境 , 通过qPCR和westernblot测定了不同浓度联吡啶培养条件下以及600μM联吡啶培养不同时间下的沙门氏菌YdiU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图1A-D) 。 结果表明YdiU能被联吡啶有效诱导表达 , 说明YdiU可以响应金属缺乏信号 。 且用联吡啶或正常LB培养基同时处理YdiU敲除菌株(ΔydiU)与野生型菌株(WT)时(图1E-G) , 通过细菌存活率进一步表明YdiU能被金属缺乏信号有效诱导 , 而Fe的回补实验(图1H)可以说明YdiU参与Fe的代谢途径 。
【文献解读】源井CRISPR-B技术助力解密沙门氏菌与Fe的爱恨情仇
文章图片
图1YdiU被金属缺乏信号有效诱导
有研究表明 , 为了对抗宿主的营养免疫 , 肠杆菌科细菌体内合成的肠菌素(Ent)被分泌到体外来捕获铁原子 , 随后结合了Fe的Ents被一系列铁肠杆菌吸收蛋白(FepABCDEG)识别并运输到体内 , 以此提升细菌在缺铁条件下的生存率(图2D) 。 因此作者借助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 , 找到了WT和ΔydiU沙门氏菌在金属缺乏条件下的251个差异表达蛋白(图2C) 。 其中一些Fe吸收相关蛋白在ΔydiU菌株中被显著抑制(图2B) 。 随后结合qPCR(图2E-F)以及ICP-MS(图2G)的结果推测 , YdiU是作为一个吸收Fe的激活子 , 通过上调Fe吸收相关基因转录本 , 增加参与肠杆菌素生物合成和铁-肠杆菌素吸收的蛋白质水平 , 来促进沙门氏菌在缺铁条件下的铁摄取 。
【文献解读】源井CRISPR-B技术助力解密沙门氏菌与Fe的爱恨情仇
文章图片
图2金属缺乏条件下WT和ΔydiU沙门氏菌的蛋白组学及ICP-MS分析结果
和之前的研究相比 , 作者在蛋白质组学数据中还发现 , 在缺Fe条件下 , 沙门氏菌铁摄取途径的主要调控基因Fur的蛋白水平在WT和ΔydiU菌株中无明显差异 , 同等条件下通过qPCR检测其mRNA水平 , 同样显示出两者无明显差异 。 由此说明 , YdiU对铁摄取途径的调节必须发生在Fur转录后一步 。 随后查阅文献可知 , YdiU是一种催化蛋白翻译后修饰的酶 。 之前的蛋白质组学结果表明 , 在表达YdiU的沙门氏菌中存在46个UMP化蛋白 , 其中包括Fur , 且它在H33位发生UMP化 。 由于Fur是铁摄取的主要调节器 , 这表明YdiU通过直接对Fur进行UMP化来发挥其功能 , 另外还发现YdiU是在Fur的H118位点对其进行UMP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