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妙笔”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红色妙笔”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文章图片
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党群工作局供图
□本报采访人员徐瑞雅
“徐家堂路口处一电线杆被车撞坏 , 虽未倒塌 , 但有明显裂缝 , 请来看看 。 ”9月20日 , 在村头“民情小店”整理记事簿时 ,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杨舍镇)李巷村村委会副主任秦峰看到了村民杨江明前一天的“留言” 。 考虑到大家安全 , 秦峰当即到现场查看 , 并联系相关责任部门处理 , 很快拔除了这个隐患 。
百姓留言、党组织解忧 , 此举看似寻常 , 却道出了乡村治理的导向 , 成为杨舍镇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镜头 。 在全国建制镇中名列前茅的杨舍 , 既有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 , 还有独具特色的强村经济集群 , 堪称乡村振兴“优等生” , 担负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任 。
回首过往 , 是党建引领给杨舍镇带来了经验启示 , 因此 , 面对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的更高要求 , 杨舍镇更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 , 以全域党建为理念 , 以组织建设为引领 , 壮大集体经济 , 创新“三资”监管 , 做实乡村善治 , 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抱团发展 , 壮大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 , 只有持续做大“蛋糕” , 乡村振兴才能积蓄能量 。 截至去年底 , 杨舍镇41个行政村的村级集体总资产达94.46亿元 , 村均可支配收入达2390万元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万元 , 不仅在苏州名列前茅 , 从全国“坐标系”来看 , 也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
“平均数”虽然很高 , 但并不能代表“大多数” 。 如果细细来看 , 区镇最高的村集体资产超亿元 , 最低的则不到700万元 。 差距背后 , 既有资源禀赋的制约 , 也有发展路径的影响 。 而要想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更强 , 农民腰包更鼓 , 无疑要下大力气破解摆在眼前的难题 , 找到发展新路子 。
变单纯“输血”为“输血、造血”并重 , 正是杨舍镇摸索出的关键一招 , 并从中尝到了甜头 。 家底薄弱的双鹿村 , 是张家港市、杨舍镇两级经济一般村 , 与之相邻的民丰村产业基础好 , 经济实力强 。 杨舍镇党委除了连续三年拿出500万元支持双鹿村发展 , 在其“牵线搭桥”下 , 两个村子结对抱团 , 共同开发汽车4S店及配套仓储项目 , 每年租金收入约340万元 。 按照出资比例 , 双鹿村每年可获租金136万元 , 增收25% 。
不仅仅是以强带弱、结对抱团 , 杨舍镇还出台精准帮扶政策 , “一村一策”扶持6个经济一般村 , 同时统筹协调各级党组织资源 , 领导办事处(街道)党工委成立村联抱团发展公司11家 , 重点服务7个村级抱团发展项目 。
在杨舍镇看来 , 做强村集体经济 , 除了依靠“联姻” , 让“小”村落嫁接“大”资源 , 实现“锦上添花” , 更重要的 , 还得调动每一个行政村的积极性 , 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 不断激发村级经济活力 。
按照既考虑当下 , 又着眼未来;既盘活可用资源 , 又开拓优质渠道的思路 , 各行政村通过司法拍卖、协议收购等方式获得厂房、土地等固定资产 , 已累计收购厂房32万平方米 , 经营性载体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 农联村吸收大型房地产公司作为股东 , 开发农联新镇 , 先后参股15家高新技术企业 , 上市2家 , 实现了互惠共赢、协同发展 。
数字赋能 , 创新“三资”监管
小到栽花种树 , 大到建房修路 , 一个村庄的蝶变 , 离不开对资金、资产、资源的盘活利用 。 “三资”是村集体的“钱袋子” , 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 , 底数清不清楚 , 管理规不规范 , 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推进的速度与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