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增认为 , 唯美思维在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 。 疾病即是机体内部出现了紊乱、失调和不平衡 , 不和谐是所有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医生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在于纠正紊乱、恢复平衡 , 最终恢复和谐 。 在处理疾病时运用唯美思维 , 即强调用最少的药物、最小的剂量、最简便的给药途径、最经济的成本 , 给病人带来最小的痛苦、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最适宜的治疗时间 , 最终达到在不知不觉过程中治愈疾病这一目的 , 才是治疗疾病的最高境界 。
旁人大概会认为 , 做个一辈子治疗眼睛的医生 , 是极无趣极枯燥极乏味的 。
一件枯燥的工作 , 要做成趣事儿 , 必须要当成大事业来做 。 研究葡萄膜炎就是杨培增的执念 。 他认为 , 将中国葡萄膜炎研究推向世界是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 医者不能懈怠 , 为病人祛除痛苦是医生的天职 , 必须珍惜每一次为患者诊治疾病的机会 。
这是杨培增从医几十年的习惯 。
有一年夏天 , 杨培增去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开会 , 回国途中因饮食问题出现了腹泻 , 一天下来没有吃一点东西 。 回到医院当天恰好轮到门诊 。 同事们见他站立不稳 , 就劝他把门诊停掉 , 待病情好转后再出诊 。 当时他想到 , 这么多患者坐飞机、坐火车 , 提前一天或几天就到重庆等医生出诊 , 不少的人还买了回程的机票或车票 , 一些初诊患者在未得到诊治前通常是非常着急的 , 还有一些类型的葡萄膜炎的救治是刻不容缓的 , 耽误一天就可能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 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 患者把恢复光明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 , 医生只要撑得住 , 就不能让患者错失治疗的时机!那天 , 杨培增拖着一天未进食的虚弱身体 , 把近百名病人全部看完 , 直至晚上8点 , 他才到急诊科给自己输液 。
有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学生 , 罹患葡萄膜炎 , 双眼仅存光感 , 当地治疗一个月后 , 仍无好转 , 便心生绝望 , 欲跳楼自杀 , 幸好被家人拉住 。 经过杨培增治疗1年后 , 她的双眼视力恢复至1.0 , 她给杨培增教授写信 , 直抒胸臆 , 说:“为什么我的眼内饱含泪水 , 因为对您爱得深沉 。 ”
杨培增说过: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 眼睛在英语中叫Eye , 读音与爱相同 , 不知是机缘巧合 , 还是命中注定 , 这一辈子自己算是与爱和Eye连在一起了 。 一位医生 , 研究一种病并不难 , 那是他的专业和职责 , 难的是一辈子研究一种病!那样枯燥乏味、那样寂寥是-般人难以想象的 , 需要具大毅力、存大善心、有大能耐 , 我们通俗地描绘为一个词儿:爱心 。 而爱是什么?杨培增形象地描绘说:爱是医生把暖热了的听诊器 , 放到他们的胸膛上 。
怎样才能算得上爱病人?一个有爱心的医生 , 应是高超医疗技术、责任、艺术和信仰的完美结合 。 知识是医道起点 。 他在上世纪末就开始梳理和研究所收集的病人资料 , 结合国际上有关文献资料 , 于1998年 , 他与导师李绍珍院士合作 , 撰写出60多万字的专著《葡萄膜炎》 ,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4年 , 他撰写出143万字的《临床葡萄膜炎》 , 不仅是为了传播葡萄膜炎诊治知识 , 书中还蕴含着他对疾病诊治的哲学思考;2009年 , 他出版了第三本专著《葡萄膜炎诊断与治疗》 , 有254万字之巨 , 收录了大量的患者照片 , 形象地再现了各种类型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及不同类型葡萄膜炎的表现谱系 , 把疾病的诊治推向艺术、思想层面;以为病人解除痛苦为己任 , 为患者带来光明已成为他的终生信仰 , 2016年 , 他又出版了第四本葡萄膜炎专著《葡萄膜炎诊治概要》 , 以手册的形式 , 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各种常见葡萄膜炎的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和基本药物及使用方法 , 为眼科医生提供了按图索骥、读文开方之便利 。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成果 , 最近 , 他又撰写出葡萄膜炎英文专著AtlasofUveitis:DiagnosisandTreatment , 即《葡萄膜炎图谱:诊断和治疗》 , 由德国Springer公司和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出版 , 书中收录了患者各种影像学图片达3000余张 , 系统地向世界眼科同道推广葡萄膜炎诊治的中国标准、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 以致治愈的患者齐声称赞 , 夸他是葡萄膜炎患者的保护神!一位山东籍老太太在治愈葡萄膜炎后 , 非常激动 , 整晚坐在床上 , 口里不停地念念有词 。 同房住患者问她在干什么 。 她动情地说:“杨教授医术高超很哩 , 治好了葡萄膜炎 , 我在祈祷 , 祝他长命百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