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施今墨:治疗肠胃病,我注重这几点( 二 )


致阴阳不和 气机不顺 三焦闭塞 咽噎不利 拒格饮食 上逆而呕 往往用旋覆代赭汤 、瓜蒌薤白散、丹参饮、半夏汤等方剂化裁以调气、降逆、解郁为主 。
并根据经验
? 加牛蒡子下气、利咽、润燥、快膈;
? 加白芝麻 (研末) 30 g 可除噎润燥通便
便秘者加皂角子、晚蚕砂润肠通便 。 施老尚有调理气机之应用 因为便秘之形成前后不论虚实 皆是气机失常
故皆须调气降逆 常以旋覆代赭汤、瓜蒌薤白半夏汤 枳术丸理气降逆 再加滋阴润肠之品 。
在治疗肝胃不和之胃炎时
施老除在方中采用:
? 柴胡疏肝汤之意外 还参以丹参饮调和气血 瓜蒌薤白半夏汤沟通阴阳 旋覆花、代赭石、沉香降逆顺气;
? 以枳实、白术 黄连、吴萸两组对药和其寒热虚实之本 且蕴通降涵义;
? 用胆草、黄连“苦味健胃” 干姜、白术健脾温中 亦所谓调和寒热 与仲景泻心汤、东垣分消丸内核相通 。
另外还常采撷芳香之花类药 如代代花、玫瑰花、月季花、厚朴花、合欢花
既可芳香醒脾开胃 投脾胃之所好 又可令芳香飘逸 顺木之条达 助肝脾胃之用而又不伤阴血 。
贰·/ 配伍用药 /
施老治疗慢性胃肠病主张循序渐进 缓以图功 反对峻补猛攻 。
其处方剂量小 药力缓 一般剂量3~10g 苡仁、山药用至30g 一般水煎服 慢性病多用丸药善后 。
丸药常以荷叶煎水、和入山药粉或六神曲粉打糊 纳入药粉为丸 或依以脏补脏之理 用猪肚熬汁和药为丸 比较适合胃肠病的调理 。
《珍珠囊指掌》曰:“用药之忌 在乎欲速 欲速则寒凉温行散补泻 未免过当 功未凑效 害已随之 夫药无次序 如兵无纪律 虽有勇将 适己勇而愤事 。 ”可为例证 。
施老还善于双药合用 有表里并用 寒温并用 一阴一阳 一气一血 一脏一腑 有相须 有相制
? 如晚蚕砂、皂角子润肠通便
? 青陈皮行气 干姜良姜温中散寒
? 黄连吴萸、黄连干姜、黄芩半夏 寒温并用以和嘈杂
? 木瓜乌梅养胃阴
? 丹参檀香调血行气
? 青娥丸治腰痛
? 二仙胶通督任
? 血余炭车前子止泄 等等 。
治疗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 如慢性痢疾 慢性结肠炎 慢性胃炎 若邪气不清 则病必不除
故施老在治疗时将祛邪与扶正药物巧妙配伍 使邪去而正亦旺
施老首创了依药物剂量和味数而确定的三清七补法 四清六补法 五清五补法 六清四补法 七清三补法
证之临床 得心应手 沉年痼疾 每3~5剂药即见效 。
叁·/ 善用碳药 /
血见黑则止 而施老不仅在出血时运用炭类药
在治疗泄泻时也常用炭药认为既可促进水分吸收 又可保护肠粘膜”
如白术、苍术、山楂、干姜、椿白皮、生熟地、青陈皮、石榴皮、条芩、仙鹤草等炒炭加减用之 。
清朝张路氏云:“下血虽曰大肠积热 亦当分虚实 不可纯用寒凉 必加辛散为主 久之不愈 宜理胃气 兼升举药 。 ”
施老治下血病
?常用升麻炭、葛根炭、芥穗炭不仅体现了止血之意 还体现了下病取上之意 。
? 木耳炭、柿饼炭治诸肠出血也很有效 与阿胶同用效果更强 。
施老还认为凡炭药能中和胃酸 苦味药能消酸
? 治疗胃酸过多常用海浮石、乌贼骨、左金丸、枳实炭、内金炭、龙胆草、蒲公英等;
? 在促进溃疡面愈合方面 除喜用紫河车、生熟地、龟胶、阿胶外 还常用珍珠粉、血竭、制乳没、蚕茧炭 滋养、止血、活血兼用 。
验案
医案 01
患者 , 男 52岁 。
胃疼10余年 时发时止 饮食失调或遇凉或饥饿则发 得食稍缓 。
平素喜热饮 经某医院检查为消化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