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的“谢尔顿”!他真的拿了诺奖,大结局比剧里更完美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如果你看过《生活大爆炸》 , 那么肯定对谢尔顿(Sheldon)的人设印象颇深 , 除了他特殊的为人处事之道 , 那份从小到大对科学的执着和狂热十分让人难忘 。
尽管家庭里没有人从事科学工作 , 他却意外地与科学有与生俱来的缘分 。
谢尔顿十二岁就尝试自己分离放射性同位素 , 甚至自己制造小型核反应堆 , 此举还引起特工的注意 , 最后材料被收缴 。 他也曾借助火车玩具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 , 还在寄宿学校开始尝试自己制造激光装置 。
当然谢尔顿将这些视为了童年理所应当要做的事情 , 而不是家人关心的吃喝玩乐 , 电视剧最后也给了他一个完美的结局 , 他拿到了诺贝尔奖 。
车库里的化学实验室
你可能觉得像谢尔顿这样的传奇人生只会存在于戏剧里 , 但如果你认识生物学家迈克尔·杨(MichaelYoung) , 那你会发现生活中往往会比戏剧更精彩 。 除了人物性格没有那么戏剧化 , 从童年 , 到爱情 , 到诺奖 , 他的经历几乎就是翻版的谢尔顿 。
迈克尔出生于迈阿密 , 他的父亲是一名铝锭销售 , 母亲则在律所担任秘书工作 , 可以说家庭环境与谢尔顿一样 , 并没有任何科学氛围 。
现实版的“谢尔顿”!他真的拿了诺奖,大结局比剧里更完美
文章图片
▲迈克尔·杨教授因在节律机制领域做出的贡献 , 2017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片来源:TheNobelFoundation.Photo:A.Mahmoud)
但这并不耽误迈克尔从小对科学的兴趣 , 这种爱好仿佛是天生的 。
在他妹妹和朋友的眼里 , 他是十足的怪人 , 玩模型玩具时 , 别人都是摆弄下汽车、飞机 , 迈克尔却非得把人物模型聚在一起 , 又分开 , 或者一排排坐在桌子上 , 他觉得这是研究社会行为的好方式 。
无独有偶 , 迈克尔也喜欢摆弄化学装置和实验 , 他的父母特意给他在一个单独房间安了个实验室 , 在那里 , 迈克尔喜欢混合制作各种化学反应 , 例如用氯酸钾制造氧气 , 然后用火点燃 , 又或者产生一些会喷射液体的反应 , 弄得地板上满是去不掉的小白点 。
为了保证安全 , 父母只好将实验室转移到车库里 。 这一点是不是和《小谢尔顿》里的场景似曾相识?
除了做实验 , 迈克尔还自己将割草机的发动机拆下来自己组装了一辆小型卡丁车 , “它会以每小时30英里的速度行驶 , 不过刹车不怎么样 。 ”这是迈克尔自己对杰作的评价 。
在迈克尔十三岁左右的时候 , 他收到了父母送给他的一本书《地球上的生命奇迹》 。 在书里 , 他看到一些鸟类的迁徙是由某种内部时钟控制的 , 它们似乎会借助太阳的位置来确定迁徙方向 。 随着太阳位置改变 , 鸟类大脑的时钟也可以跟随时间调节继续跟踪 。
现实版的“谢尔顿”!他真的拿了诺奖,大结局比剧里更完美
文章图片
▲人类一天的生理变化也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图片来源:参考资料[5])
这是迈克尔第一次接触到生物钟 。 他不知道的是 , 如同谢尔顿和弦理论的羁绊 , 生物钟与迈克尔的一生都会难分难舍 , 并助力他走向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
“周期”和“永恒”
果蝇是一种适合研究节律的模式动物 , 但在诺奖道路最初的起点 , 你需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怎么判断果蝇是不是醒着?
答案很明了 , 如果它飞来飞去那就是醒着 。
但困难的是 , 要如何一直守着确定果蝇的状态 。 人是要睡觉的 , 无法一直盯着果蝇是否在飞 。 于是迈克尔和同事合作制造了一个面包盒大小的工具 , 其中带有一个传感器 , 果蝇掠过的时候就会记录一次信号 , 由此可以信号频率记录来判断果蝇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