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外科的各位同道 , 想必对原肠的旋转理论是并不陌生的 , 原肠的旋转理论是打开膜解剖的一把金钥匙 , 也是“基于膜的解剖手术”理论的关键核心 。 胚胎发育时期发生了一系列连续的消化道的生理性旋转 , 在这个过程中 , 胃系膜、小肠系膜、结肠系膜和直肠系膜分别与其背侧的筋膜发生融合(或称“生理性粘连”) , 最终形成了融合筋膜间隙 。 从这个角度看来 , 其实消化道手术的游离操作 , 本质上是与原肠旋转与融合过程恰好相反的“逆向操作”!如下图(2) 。
文章图片
图(2):原肠和原肠的旋转↑↑↑
胚胎学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消化道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各种融合筋膜的形成原理 , 有助于我们理解膜解剖的连续性 。 诚然 , 膜解剖的争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 系膜解剖(mesenteric anatomy)、筋膜解剖(fascial anatomy)以及膜解剖(membrane anatomy)等学说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膜的结构和功能[1-4] 。 上述关于膜解剖的理论内核是有差异的 。 不过 , 如果我们统一在胚胎学原肠旋转理论之下 , 从消化道的整体角度去理解 , 我们会发现如下的几点规律:
第一、肠系膜(mesentery)作为一个完整的器官 , 从始至终是连续分布的 。 从结构功能上看 , 肠系膜的主要作用是悬吊和固定肠管 。 具有悬吊和固定肠管的肠系膜可以分为:小肠系膜、结肠系膜和直肠系膜 。 从上述系膜的融合规律来看 , 各部肠系膜可以附着于后腹壁的原始腹膜上 , 如下方视频(1) 。 同时 , 各部肠系膜之间又可以互相融合 , 例如:小肠系膜与左半结肠系膜、小肠系膜与右半结肠系膜就呈现互相融合的状态 , 如下图(3)所示 。
视频(1):肠系膜与腹后壁原始腹膜的融合↑↑↑
文章图片
图(3):肠系膜各部之间的融合↑↑↑
爱尔兰的Coffey教授论证了肠系膜是独立的、连续的器官[5] , 全球著名医学教材《格氏解剖学》也根据这一研究结论作了相应的更新 。 肠系膜除了具有悬吊和固定肠管的功能外 , 肠系膜包裹的脂肪、血管、淋巴和神经也发挥着相应的生理功能 , 我们通过下方视频(2) , 来体会一下肠系膜是如何呈现连续分布状态的 。
视频(2):呈现连续分布状态的肠系膜↑↑↑
第二、覆盖在消化管道表面的原始腹膜是连续的 。 胚胎第4周时 , 原肠仅为一条与胚体长轴平行的直管样结构 , 通过背系膜连于腹后壁 。 到胚胎第10周时 , 原肠通过不断发育以及两次生理性的旋转 , 逐渐建立起了胚胎后期腹腔内器官的毗邻关系 。 如下图(4)所示 。
文章图片
图(4):原肠的旋转和融合筋膜间隙的形成(黄色箭头代表融合筋膜间隙的形成)↑↑↑
在原肠的生理性旋转和各个融合筋膜间隙形成的过程中 , 不论是原肠还是与之相连的原肠的系膜 , 原肠以及原肠系膜不论是游离面还是融合面 , 覆盖在消化管道表面的原始腹膜都是连续的!游离面被浆膜层覆盖形成腹膜 , 而融合面就形成了与背侧Gerota筋膜相互融合的Toldt's筋膜 , 如下图(5)所示 。
- 张添奥|吉林市连续12天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人数超过新增人数
- 治疗|永川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中心徐薇:粉丝无数!做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 市民|上海昨日6378人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返回居住地
- 运动医学——运动与健康
- 新闻|上海已累计治愈出院本土病例98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873例
- 相关|“994+22348”!上海新增人数首降,累计出院和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超过2万人
- 按中医学说归胃经的食物有哪些?
- 的作用|瞭望骨关节炎治疗新前沿 转化医学中心开展集中业务学习
- 隔离|充分保障治愈出院或解除医学隔离观察人员的就医权利和生活质量
- 医学|第六届天府药学会议暨“一带一路”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