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病|早有预兆?警惕帕金森非运动性症状】央广网北京4月11日消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 , 比重达18.7% ,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多发病于老年群体 , 我国有约300万帕金森病患者 。 4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帕金森病日 , 围绕该疾病的诊断、治疗 , 采访人员采访了临床专家 。
发病前早已出现非运动性症状
帕金森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 2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帕金森病 。 这种疾病多发病于55岁以上老年群体 , 在中国 , 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7% , 80岁以上超3% 。 令人揪心的是 , 长久以来人类尚未找到根治帕金森的方法 , 好在该病起病缓慢 , 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帕金森病呢?目前 , 帕金森病的具体发病原因不明 , 一般认为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 病理研究发现 ,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发生在中脑黑质腹侧的致密部 , 该区含有大量多巴胺神经元 , 病变导致该区分泌的多巴胺分泌减少 。 可见 , 失去多巴胺 , 不仅失去快乐那么简单 。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外一病区副主任刘长青介绍 , 帕金森主要有三大运动性症状 , 包括行动迟缓 , 起步困难 , 行走缓慢;震颤 , 手脚抖动 , 精细活动受影响;肌肉僵硬 , 呈钢管样或齿轮样 。 “除了影响生活质量 , 理论上帕金森病不会影响患者寿命 , 但行动受阻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 需要引起重视 。 ”刘长青说 。
值得注意的是 , 近年来 , 临床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 45岁以下患者占比近10% , 以轻症为主 , 但年轻人发病情发展较快 。
其实 , 在运动性症状出现前10-20年 , 帕金森病患者就出现了非运动性症状 , 比如嗅觉减退、疲劳感、情绪低落、睡眠障碍、便秘、尿频等 。 “由于这些症状不具有特异性 , 往往容易被忽视 。 ”刘长青说 。
“开-关”现象并非药物副作用
目前 , 药物和手术是常见治疗方式 。 药物治疗有3-5年的“蜜月期” , 患者在确诊后的前几年遵医嘱服药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维持正常生活 , 但随着服药时间变长 , 机体产生耐药性 , 治疗效果变差 , 身体产生“开-关”现象 。
刘长青介绍 , “开-关”现象表现为突然不能活动和突然行动自如 。 “开-关”现象并非药物的副作用 , 而是长期服药出现的运动性症状的并发症 。 还有种并发症是疗效减退 , 疗效减退指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 , 患者此时的典型主诉为“药物不像以前那样起效时间长了 , 以前服一次药能维持4小时 , 现在2个小时药效便逐渐消失了 。 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制定适合当下病情进程的治疗方法 。 ”刘长青说 。
“蜜月期”后 , 不少患者选择手术治疗 。 “先服药 , 后手术 , 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 , 能够排除非原发性帕金森病误诊的风险 , ”刘长青说 , 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 , 手术疗法也越来越安全 ,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机制是利用电信号 , 替代原有多巴胺的化学刺激 , 现在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更加安全和精准 , 疗效也更加确切 。
刘长青提示 , 跟阿尔茨海默症一样 , 帕金森也是一种退行性疾病 , 是机体老化导致的疾病 , 现有和潜在治疗方法很难达到修“旧”如“新”的效果 , 但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的方式 , 尽可能延长“蜜月期” , 让患者维持正常生活 。
- 什么|肌酐尿酸常用但易误事儿!高血压人该做什么检查及早发现肾损害?
- 雄激素|男人若是雄激素快要“枯竭”了,身体通常会有哪些表现?早做了解
- 每天早上坚持吃醋泡黑豆,身体有3种惊喜改变,可生泡还是熟泡?
- 识别|世界帕金森病日丨不只是“抖”,早期识别关注非运动症状
- “开水冲鸡蛋”滴香油,喝了有什么好处?专家:建议提早了解一下
- 脾胃|俗话说“十人九脾虚”,是怎么回事?原因主要有4点,早做了解
- 疾病|风湿骨病的起因有哪些?七大原因导致风湿骨病,要谨记提早预防!
- 为什么女性更年期后容易长胖?离不开5个原因,早知道早受益!
- 女子热水泡脚致头部血管破裂,泡脚前要做好3件事,早知道早受益
- 抗癌|为何癌症越来越多?日常洗碗时,6个坏习惯或是“根源”,早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