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这个典故,是楚人太过狂傲,还是折射出楚国的无奈?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 缔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 形成了一整套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典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 , 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 , 礼仪之邦” 。
文章图片
礼仪之邦
“耕读传家 , 诗书济世” , 则是维持华夏文明薪火传承的重要助力 。
自孔子首创私学 , 华夏大地上 , 讲学、游学、办学之风大盛 。 唐宋以后 , 很多由民间私人创办的书院甚至力压官学 , 成为人才输送的重要基地 。
1、
坐落于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 , 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 与应天府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或石鼓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 历经千年 , 而弦歌不绝 , 故亦有“千年学府”之誉 。
但凡去过岳麓书院 , 想要沾沾先贤灵气的朋友 , 定然会对悬于书院大门前的那幅著名院联:“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印象深刻 。
文章图片
岳麓书院
乍看此联 , 很容易引起不适 , 给人的感觉就是楚人(湘地古属楚)太过狂傲 , 仿佛唯有湘楚人才济济、他处再无俊杰 。
其实 , 这是对“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八字中 , “惟”字的一种误读 。 一看到“惟” , 人们情不自禁地就会将它与“唯”等同 , 把它理解为“唯有”、“只有”、“唯一”等等表示特指的意思 。
可实际上 , “惟”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等同于“唯” , 可它也有自己独特的用法 , 那便是用作句首充当文言语气助词 , 本身并无意义 。 如《论语·述而》中的“与其进也 , 不与其退也 , 惟何甚!”
所以 , “惟楚有材”的正确理解是“楚有材” , 而非“只有楚地有材” 。 如此一来 , “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这八个字就很好理解了 。 作为千年学府 , 作为湘楚人才的聚集地 , 岳麓书院也当得起这句话 。
“惟楚有材 , 于斯为盛”是副集句联 。 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 , 于斯为盛 。 ”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的盛况 。 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 与成语“楚才晋用”的典故有关 。
典故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三:
伍举:因封于椒(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 , 又称椒举 , 伍参之子 , 伍员(即伍子胥)祖父;
公孙归生:又称声子 , 蔡国重臣 , 蔡文侯之孙 , 公子朝之子;
屈建:楚国令尹 , 字子木 。
早年 , 担任楚国申公的公子牟因罪出奔 。 伍举娶公子牟之女为妻 , 与公子牟是翁婿 。 因此楚人怀疑他在公子牟出奔的过程中有过不臣之举 , 言道:“伍举肯定护送过公子牟 。 ”
伍举察觉自己几已成网中之鱼 , 再在楚国待下去有性命之忧 , 遂步公子牟后尘 , 直奔郑国而去 , 打算以此为跳板 , 流亡晋国 。
文章图片
假装是伍举的剧照
伍氏与蔡国太师公子朝家族是世交 , 伍参与公子朝是至交 , 两人之子伍举与公孙归生亦是挚友 。
出奔在郑的伍举 , 同奉命出聘晋国的公孙归生偶遇于新郑郊外 。 相交莫逆的两人相见 , 自是没那么多虚礼 , 公孙归生直接因陋就简的“班荆相与食” 。
所谓“班荆” , 拔草铺地 , 聊以为席 , 籍以为坐 。 也就是说 , 他乡遇故知令公孙归生很是兴奋 , 拉着伍举幕天席地地来了一场即停即开的野炊 。
席间 , 伍举蒙受不白之冤 , 不得不出奔之事 , 自然而然地成为一大话题 。
- 肩部|这两种睡觉姿势,腰椎会越来越“凸出”,记住5种正确的睡觉姿势
- 高官|韩防疫高官确诊后“联系不上医院”
- 疼痛|头痛来了挡不住?你说的头痛可能不是真的“头痛”
- 中医|为什么总感觉嘴里很苦?中医如何解释这个现象?教您如何摆脱口苦
- 大医精诚|【晒晒冬奥“全家福”】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冬奥医疗保障队
- 茜茜公主腰围最细时仅40cm,被王子评价为“几乎残忍的苗条”
- 百家姓之于姓:不可不知道的“于”的意义
- 【全民健身】对这些病,运动的“疗效”堪比吃药
- 他本是“贪官”,因搭救宋江上了梁山,认清宋江后急忙选择下山
- 家常菜|红薯是高血压的“发物”?医生:不想血管脆成渣,3道家常菜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