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1000多万糖尿病人面临失明( 五 )


当然,致远慧图对软件的数据一直保持着高度谨慎,追求速度的同时,更重视质量。
在研发青光眼自动检测软件产品时,在2018年做过一个测试,结果好到令他们自己诧异:敏感性达到了97%-98%。
而在临床医疗中,青光眼的诊断对很多医生来说,都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这款软件却已经达了非常高的敏感性。后来,他们发现因为训练和测试的数据,集中来自于一二家医院,这些数据的诊断结果都很明确,有或者没有青光眼。
实际情况是,很多病人可能高度近视,同时伴有“糖网病”等,他的眼底判断就要受到很多干扰影像。
后来,又做了很长时间的测试和研发,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才真正达到更加准确的诊断。现在,这款软件进入到注册的流程,要开展检测和临床试验。
“如果我们当时只追求速度,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恐怕已经有两年了。”
上海要把筛查模式推广到二百多个社区
“我们希望受过训练的全科医生,能够用这款软件实现对眼底的筛查和初步诊断,让这些场景有一个较好的覆盖。”致远慧图做过一些调研,在使用了“糖网筛查软件”辅助后,医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另外,在对低年资医生的辅助方面,“多病种软件”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诊断能力,达到和高年资医生一样的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陈有信在实际的使用中有直观的感受,他认为“糖网筛查软件”的诊病能力,已经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或者说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准。
2019年,致远慧图与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合作,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在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眼科疾病筛查和初诊。
此前,上海居民的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变的基层筛查,要将影像上传到三级眼健康信息系统,再由定点医院专家远程阅片诊断,远程阅片医生的工作负荷量非常大,阅片效率也不高。
这次合作试点,让居民在社区服务中心在拍完眼底照片后20秒左右的时间里,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眼底是否存在病变,是否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做治疗,大幅度提升了筛查的效率和效果。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下一步将在未来两年内,把这种筛查模式推广到上海的二百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党委书记、执行主任邹海东在 2021 年的“初级眼保健会议”上表示,“眼病筛查对于致盲性眼病的防控至关重要。在这次试点中,筛查出视觉有异常的人数占了四成,根据人工智能软件诊断提示需转诊治疗的也有近两成。”
他认为为患者提供了筛查-诊断-治疗的全流程服务,AI辅助诊断是激活社区基层眼病“筛查关口”的关键。
这次试点成功后,孙宇辉又有了新的思考。
上海的试点,又新增了数万的眼底照片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软件还有没有可以继续提升的地方?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些病人本身可能瞳孔偏小,或者白内障情况严重一些,这样的情况下眼底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能够真正看清楚的可能只有一部分。“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软件要怎么去适应?”
除了软件本身的问题之外,孙宇辉也在思考,在人工智能软件辅助下,基层的筛查效率提高之后,筛查出来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病人,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转诊通道,以及有相应的转诊安排?
如果这个闭环能形成,那么人工智能软件赋能基层筛查转诊、治疗的系统闭环就能打通,并进行良性循环。
这种设想,北京协和医院在与致远慧图的合作中,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