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DRG/DIP两种支付方式的差异

新医保支付理念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高度契合
经过近20年的努力 , 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
现在 , 中国医保要从“全覆盖”走向“高质量” 。 然而 , 医药费用增长、基金平衡和适度保障面临着现实压力 , 因此 , 深化医保支付改革成为必然 。
建立一个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 , 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影响深远 。 “管用”是指医保支付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和结构发挥杠杆作用 , 在促进医院主动控本降费中发挥“引擎”作用 , 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发挥协同作用;“高效”是指通过支付改革 , 以病种为计价/支付单元 , 尊重医疗服务内在规律 , 为参保人购买有价值的医疗服务 , 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
2021年底 , 国家医保局总结试点工作经验 , 颁发了《关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 要求从2022年到2024年 , 全面完成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任务 , 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 。
将患者的住院医疗费用 , 按照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 , 或者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方式结算的付费改革 , 都是以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为目标 。 即为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 , 调节卫生资源配置总规模、结构 , 引导医疗机构管控成本 , 推进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 , 也让患者享受适宜的医疗服务 , 减轻疾病经济负担 。
一文读懂DRG/DIP两种支付方式的差异
文章图片
两种医保支付方式的进展
DRG、DIP这两种支付方式都是在付费端发力 , 即医保与定点医疗机构的付费结算 , 未涉及医院对病人的收费 。 目前 , 改革试点已在全国范围推开 。
其中 , 浙江、广西、重庆等省份以DRG改革为主 , 内蒙古、吉林、河南、海南、西藏等省份以DIP改革为主 。 其中 , DIP付费作为中国原创的支付方式 , 正覆盖越来越多的地区 。
目前 , 中国已经完成了30个城市的DRG付费和71个城市的DIP付费国家试点工作 , 实现了与医疗机构的实际付费 。 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之上 , 按照国家医保局《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 各省份也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的覆盖 , 大部分医保统筹地区都已开展了DRG或DIP的付费改革 。 通过试点和改革进展 ,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关键技术得到确认 。
一文读懂DRG/DIP两种支付方式的差异
文章图片
DIP是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的医保支付管理体系 , 包含病种分组、支付标准、费用结算和监管考核等一系列技术方法 。 其各个关键环节的设计 , 在调控区域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医疗机构管理导向和服务行为规范等方面 , 具有内在作用机理 。
2020年2月25日 , 国务院一份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 , 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
新支付方式实现了三大转变 , 即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从核定单个机构医保基金额度转向区域总额预算管理、从单一支付转向复合支付方式 。
两种结算方式的差异
DRG和DIP两种医保支付方式是平行推进的 , 二者的技术基础原理相同 , 但在分组方法上有所差异 。
DRG基于疾病诊断大类和手术操作属性分组 , 按诊断和治疗方式的共性特征主观区隔成不同病例组合 , “多病一组”或“多操作一组” , 组内差异较大 。 相同诊断下 , 利于激励医疗机构采取低资源消耗的治疗方式 。
DIP基于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穷举聚类分组 , 病种小 , 能客观、精准反映同一疾病不同手术操作资源消耗水平 , 利于鼓励医疗机构合理诊治、合理控制(物耗)成本 , 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