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让太极运动助力全民健身
——访太极拳爱好者吴永萍
文章图片
吴永萍在讲解太极拳的知识 。
文章图片
吴永萍在练基本功 。
□采访人员廖福玲实习生刘迁怡文/图
“易有太极 , 是生两仪 , 两仪生四象 , 四象生八卦 。 ”太极拳蕴含着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2年12月10日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发布 。 “预防方案”中“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部分 , 提出了太极拳、八段锦等功法锻炼;“康复方案”中 , 再次提出“可使用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适当锻炼” 。 作为国家推广的健身功法 , 太极拳再次引人注目 。
然而 , 在现实生活中 , 很多人也知道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但是习练的人却并不多 。 从小生活在赣州的太极拳传承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吴永萍研究习练太极拳30多年 。 近日 , 采访人员采访了吴永萍 , 听她来解读太极拳的博大精深 。
1
为什么经常只看到老年人练太极拳?
【让太极运动助力全民健身】太极拳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 , 汲取传统养生和技击智慧而编创的一种武术 ,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里及外的形体表达 , 既能增强体质 , 又能修身养性 。 2020年12月17日 , 太极拳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集文化、健康、武术三种属性于一体的太极拳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 共享古老东方的体育实践 。
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 , 太极拳世代传承 , 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 , 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 。 但在日常生活中 , 经常看到老人在公园里练习太极拳 , 很少看到年轻人练习 。 为什么经常只看到老年人练太极拳?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很多人觉得太极拳讲究缓慢轻柔 , 更适合老年人 , 还有的人想学太极拳 , 却发现很难找到老师 。
“太极拳是圣贤智慧的结晶 , 中华文化的践行 。 当前 , 练习太极拳的人确实以老年人居多 , 一是老年人的休闲时间较为宽裕 , 二是太极拳动作轻柔缓和、松活流畅、动中寓静 , 快慢相间 , 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锻炼 。 ”吴永萍说 。
吴永萍与太极拳结缘是由于病痛 。 自幼体弱多病的她是医院的常客 , 然而常年吃药及药物的副作用 , 让她看不到康复的希望 。 后来 , 她开始运动健身 , 发现跑步、跳舞等运动并不适合体弱的她 , 因为有一次她由于运动过量身体受不了而住院 。 这让吴永萍深感沮丧 , 究竟怎样的健身方式才适合自己呢?所幸爱读书看报的她 , 了解到太极拳的好处 , 她觉得找到了自救的希望 。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 她开始接触太极拳 。 最初 , 她在公园里跟着老人学 , 带着自己的理解 , 习练一段时间后 , 感觉跟练有点迷茫 , 其体验感与想象的相差甚远 , 也谈不上神韵 。 那时没有电脑手机 , 由于要上班、管孩子 , 没法离家拜师访友 , 她便买来与太极拳、养生相关的书籍研读解惑 。
“那时因为慢慢体会到了太极拳的神奇 , 所以疯狂地看书 。 家里到处都是书 , 除了太极拳的书 , 还有国学、医学、心理学、美学甚至演讲学等 。 其实很多经典书籍 , 比如《黄帝内经》《道德经》等 , 都可关联对应太极的拳理拳法 。 太极拳博大精深 , 跟很多学科都是相通的 , 有时候一本书里可能就一两句话解了我对拳理的疑惑 , 影响一生的习练 。 ”吴永萍说 。
- “击垮”一个家庭的白血病,如今有了可以让癌细胞“清零”的新疗法
- 养兔让我有了 用武之地
- 怎样让你的职业避免“被数字化”?
- 网友在楼下垃圾桶发现大量未拆包装的退烧药被丢弃,太让人气愤了
- 糖尿病人适合吃什么肉类呢?为什么?让陆博士告诉你
- 运动真的可以降低血糖吗?医生提醒:做好这4点,血糖将“乖乖下降”
- 工作压力大、失眠多梦、可以试一下这个,让你一夜安睡
- 肠道健康|研究发现:好好学习不仅能让你更聪明,还能保护你的肠道
- 40岁男子高血压复发导致晕倒,医生直言:运动后1行为,无异于“自毁身体”
- 15岁体重220斤,4天减重14斤,外科医生让她重回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