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 , 如果有了新冠特效药 , 你会选择打针还是吃药?
针对新冠病毒特效药的研发这两年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 近期为疫情防控带来信心的是小分子口服药物——
2021年11月以来 , 口服的新冠药物不时从幕后走向台前 。 先是美国默沙东的莫努匹韦(Molnupiravir)和辉瑞的帕昔洛韦(Paxlovid)相继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紧随其后 , 我国原创新冠口服药物VV116也凭借优秀的临床试验数据于近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 。
相比于大分子药物(如注射用中和抗体药物等) , 小分子口服药具有抗病毒效果直接、生产成本和用药成本低、储运条件易满足、服用方便等优势 , 因此被寄予终结疫情的厚望 。
【口服药|新冠口服药来了!“两片儿见效”是不是梦?】“目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 , 主要是轻中症患者 , 他们占到85%以上 , 这些人如果能居家就用上小分子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的话 , 不仅可以快速消灭病毒 , 还可以将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降到最低 , 同时可以缩短隔离的时间 , 对改变我国现有的疫情防控策略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 。 ”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钟武对科技日报采访人员说 , 这对于整个疫情的防控更加有利 。
“新冠药物 , 尤其是可以在病程早期、在家中服用的口服药物 , 将成为抗击大流行和挽救生命的有力工具 。 ”美国白宫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如是说 。
“一种易于给药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将是我们治疗武器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 ”美国政府新冠肺炎响应首席科学官大卫·凯斯勒也反复强调口服药的重要性 。
“两片儿见效”有可能吗?
20世纪80年代 , “两片儿”的驱虫药广告家喻户晓 。 由于能让种类繁多的寄生虫“饿死” , 小分子药物肠虫清(阿苯达唑)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 从而成为最重要的基本健康药物之一 , 即俗称的“特效药” 。
对付寄生虫 , “两片儿”清虫 , 对付新冠病毒 , 有没有可能“两片儿”消灭病毒呢?新冠病毒口服特效药也想达到类似的效果:吃药后再测体内的病毒载量 , 出现陡降或者压根检测不出来的情况 。 这可能吗?
“一种药物 , 是不是能够口服 , 取决于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 ”钟武解释说 , 其中主要的衡量标准是生物利用度 , 如果口服方式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代谢生物利用度很低就没有办法做成口服用药 。
换句话说 , 口服药物到达体内和病毒“作战” , 要经过的路程和环境比注射更波折、也更复杂 , 比如该药物需要“扛得过去”胃里的酸性环境、体内的蛋白酶等 , 如果该药物在与病毒“正面对战”前就被消耗掉了 , 或者代谢成为另一种无活性物质 , 它将无法成为口服用药 。
大名鼎鼎的瑞德西韦是难以成为口服药的典型代表 。 2020年10月22日 ,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便批准了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韦用于治疗新冠住院患者 。 与其他药物紧急使用许可不同 , 瑞德西韦成为美国首个正式获批的新冠治疗药物 , 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在美国正式获批的小分子药物 。
但口服瑞德西韦的生物利用度很低 , 只有2%左右 , 做成口服用药很难发挥药效 , 因此 , 只能做成注射液 , 直接注射进入血液来发挥药效 。
注射使用对药物的使用便利性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 吉利德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 开始探索通过雾化器的方式给药 , 但仍没有弥补其在便利性上与口服药的巨大差距 。
可见 , 在寻找口服的新冠特效药时 , 医药领域不仅需要搞清作用机理 , 选择不同的“进攻点”阻遏病毒 , 还需要从最本质的化学属性上下功夫 , 研制出适应全球大流行、易于大规模生产、易于大规模使用的药物 。
- 哈尔滨|黑龙江林口肇东各发现1例阳性!哈尔滨疾控中心最新提醒
- 远程超声诊断|5G远程超声诊断 助力林周县群众家门口看名医
- 蔬菜|世卫组织公布:3种蔬菜或是“伤肝利器”,提醒家人,少吃几口
- 宁心安神|失眠的“救星”找到了,睡前吃两口,安神助眠,让你一觉到天亮!
- 脂肪量|高血压不仅和盐有关,若这三物不忌口,吃再多降压药也白搭
- 牙髓炎|留神孩子患上“春节口腔病”
- 多家医院联合呼吁:停止饮用“1桶装水”,喝一口堪比钢丝球刮肝,趁早换
- 医生|养肝就是养命,医生:肝不好,三种蔬菜要少吃,再喜欢也要忌口
- 提醒!晚上吃它等于吃毒药,再喜欢也要戒口!除了姜还有…
- 孩子感冒生病吃饭都没胃口,3种如意果放在客厅,寓意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