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富教授等:新冠病毒XBB突变株的由来、特点和可能导致的临床应对挑战

1、流行病学:
国际
XBB是BA.2突变株BJ.1(BA.2.10.1.1)和BA.2.75(BA.2.75.3.1.1.1)的重组毒株 , 而不是来自于单一突变(图1) 。 2022.8月中旬首次在印度发现(图2)[1] 。
徐金富教授等:新冠病毒XBB突变株的由来、特点和可能导致的临床应对挑战
文章图片
图1新冠病毒进化路线图
图2来自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奥密克戎毒株的频率检测
美国疾控中心(CDC)于2022年12月30更新的最新新冠毒株检测数据 , XBB.1.5突变株已经占到美国新检出毒株的40.5% , 并且约是一周前的2倍、2周前的4倍(图3) 。
徐金富教授等:新冠病毒XBB突变株的由来、特点和可能导致的临床应对挑战
文章图片
图3美国CDC新检出新冠毒株的分布
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 , XBB.1.5已在至少74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 。
国内
2022年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提及 , 国内已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 , 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 , 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 , 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 , 与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 , 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
12月30日 , 陈赛娟院士团队的研究表明 , 针对2022年秋冬季上海地区新冠病毒感者的369份病毒基因组数据进行测序 , 鉴定出一系列Omicron变异株 , 包括25例XBB毒株;这25株XBB中 , 96%的XBB病例(24/25)为境外输入病例(图4)[2] 。
徐金富教授等:新冠病毒XBB突变株的由来、特点和可能导致的临床应对挑战
文章图片
图4Omicron变异株分布情况
1月3日 , 杭州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 , 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检测出了XBB、BQ.1、BQ.1.19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 。
2、更强的免疫突破特点:
XBB亚型的变异峰值位点有14个 , 其中包括N端结构域(NTD)中的5个位点 , 以及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中的9个突变(图5)[1] 。 RBD上的大量突变使XBB亚型毒株获得了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
图5XBB毒株突变示意图
曹云龙、谢晓亮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 , XBB是目前对已知的抗体逃避性最强的毒株 , 远远超过BA.5[3] 。
RajRajnarayanan教授团队量化了免疫逃逸的严重程度 , 以OmicronBA.2(0.33)为参照 , BA.4/5约为0.43;BF.7约为0.6;而XBB超过了0.9[4] 。
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相似 , 但AndrewPekosz教授表示XBB.1.5还具有一个额外的突变F486P , 使其与ACE2受体的结合更紧密 , 可以更好地与细胞结合 , 这使得XBB.1.5毒株更容易造成感染 。 曹云龙教授的研究亦支持相似观点[5] 。
3、临床处置上的可能挑战:
XBB可能会导致接种过疫苗或既往感染人群继续感染 , 且传染速度可能会超过目前国内流行的毒株 。 曹云龙教授表示 , 以疫苗接种获得的抗体效力看 , 近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BQ.1.1.10、XBB等对于三针灭活疫苗(CoronaVac)接种者的血浆显示出严重的逃逸能力;即使是接种三针疫苗后又感染BA.1、BA.2、BA.5乃至BF.7的康复者 , 其血浆对于最新的XBB等突变株的中和滴度也较弱(图6)[5] 。 何大一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XBB对当前的新冠疫苗(包括针对突变株的二价mRNA疫苗)构成了严重威胁[1] 。 这意味着我国感染过BA.5.2和BF.7毒株的人在BQ.1和XBB两个新变异毒株流行时 , 可能会重复感染 。 此外 , 上述两位学者的研究还均发现BQ.1和XBB毒株会使几种中和早期奥密克戎的单克隆抗体失效[1,5] 。 2023年1月3日 , FredHutch研究所的HHMI研究员JesseBloom在社交媒体发布相关数据 , 显示XBB.1.5毒株是美国目前传播系数最高的变异毒株(图7)[6] 。
徐金富教授等:新冠病毒XBB突变株的由来、特点和可能导致的临床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