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倡导“在村里看病”只是方便还不够

郭元鹏
前段时间,海南省琼海市沙美村村民覃学深感觉心脏不适,前往村卫生室就诊。挂号后,村医何国书给他佩戴上检查设备,录入信息数据,同步上传至云平台。5G远程诊疗一体机的屏幕另一端,琼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敏实时阅片,并给出了诊断报告(1月11日《人民日报》)。
“以前从村里到市区看病,坐车吃饭加起来100元都不够,费时费力。如今出门走几步就能和专家面对面。”这里的村民覃学深说:他选择在村里看病,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确实方便”,走几步地就到了;一个是,“确实有效果”,借助5G技术,在村里看病实际上帮助诊疗的是市级医院的大专家,足不出户享受的是“专家的治疗”。
吴敏|倡导“在村里看病”只是方便还不够】 就医,“一级有一级的水平”是真实存在的,有些疾病不是“村医”能够治疗好的,这是技术的差距。对于患者而言,“看好病”与“真方便”以及“少花钱”相比,显然“看好病”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缓解城市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最近这几年各地都在倡导“在基层看病”。为了把患者留下来,一些地方甚至制定了不少激励的措施,比如在当地看病报销的比例高些,而相反的是“外出看病”报销的比例就会相应的降低,用这种方式确实能起到“留住患者”的作用,但对真正需要“看好病”“看难病”的患者而言,限制的办法再多,也是枉然的。
“有病都往大医院跑”,这种现象当然不好。尤其是一些“小病”也要往大城市去,显然浪费了珍贵的医疗资源。不过,话又说过来,其中一个原因则是“不相信基层医院的水平”。
在村里看病,在基层看病,患者图的不可能只是“方便”和“省钱”。这就需要“小医院”也有“大专家”,“小地方”也能“看大病”。当然,“大专家”不可能永远在基层坐诊,更不可能在村里坐诊。而借助5G技术,实现远程治疗就是一种好的办法,这也是现代技术之下的“大医院共享”“大专家共享”。
基层看病,要实现“服务好”更要“疗效好”,如此一来,谁还拖着病恹恹的身体,风尘仆仆、千里迢迢到大城市去拥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