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 , 尤馨像往常一样 , 忙完手头工作准备躺下睡觉 , 突然间她感到脑袋嗡嗡作响 , “好像高压锅快要爆炸似的 , 非常可怕 。 ”尤馨强撑着坐起来拨打了120 , 可被拉去医院做了多项检查后 , 医生却告诉她身体一切正常 。
那晚之后 , 尤馨常常感到耳鸣、头痛 , 颈部和手臂也开始不舒服 。 她反反复复跑了很多趟医院检查身体 , 前前后后花了两千多元钱 , 却始终查不出病因 。
“可是我的疼痛和难受是真实存在的 。 ”尤馨很纳闷 。
辗转在各项检查之间却找不出病因
“其实是心理疾病躯体化了 。 ”24岁的范迪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忆起高二那年的经历:睡梦中 , 他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心跳加快 , 去医院做了许多检查都没问题 , 可回家后他依然感到头晕恶心、心慌手抖、一睡觉就惊醒 , 各项身体检查无异常 , 医生建议他去精神卫生科看看 。
在精神卫生科 , 他被确诊为焦虑症 , 之前身体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焦虑症躯体化的表现 。
北京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吕梦涵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谈到 , 躯体化是指心理问题或者被阻抑的心理冲突以躯体症状或躯体反应的形式表现出来 。 通俗讲 , 就是一个人本来有情绪问题或者心理障碍 , 却并未以心理症状表现出来 , 而是转换为各种躯体症状 , 是身体对于心理压力的一种反应 。 此类患者通常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身体上的不适 , 却难以检测出实际的器质性问题 。
吕梦涵提到 , 躯体化通常会表现为胃肠道不适、异常的皮肤感觉、呼吸不畅、全身多处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 引发躯体化症状的原因有很多 , 比如童年创伤、家庭变故、疾病经历、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甚至是自身对于健康状况的过度关注 , 都有可能引发并维持躯体化症状 。
为什么心理问题会转化为躯体化症状?吕梦涵解释说 , 首先 , 心理问题通常会导致食欲、睡眠质量下降 , 免疫力变差;其次 , 情绪或心理问题往往会让患者感觉更敏感或无限放大某些感官上的不适;另外 , 从心理动机来解释 , 不善于表达的人也需要某种方式发泄内心的情绪 , 躯体化便成为一种转化渠道 。
吕梦涵说:“中国的社会文化整体偏向含蓄内敛 , 很多人并不善于情感表达 。 加上国内目前对于情绪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 , 人们往往不会特别在意自己的情绪或心理变化 , 因此中国人的躯体化症状比例会较高 。 ”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数据显示 , 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 , 其中40%患有抑郁症 。 “心理问题的早筛早诊非常重要 。 ”吕梦涵说 , 躯体化症状的出现就像是身体的报警器报警 , 以躯体方面的不适来传达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 。 虽然躯体化症状总是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与精神疾病结伴而行 , 但躯体化症状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 , 出现躯体化症状并不代表患上了心理疾病 , 患者完全可以在出现症状早期及时筛查、治疗 , 以免恶化 。
如果躯体不适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 , 影响到了学习、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 , 但身体各项检查无法查明病情 , 吕梦涵建议可前往精神卫生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就诊咨询 。
“你控制住自己 , 不要乱想就行了”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在2019年发表的《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提到 , “在过去12个月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中 , 同期仅有9.5%的患者曾接受卫生服务机构治疗 , 仅有0.5%的患者得到充分治疗” 。 近年来 , 我国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 , 但卫生服务利用率却很低 , 患者很少获得充分治疗 。
- “人老两个坎,熬过就长寿”?这“两坎”是哪年?早了解早受益
- 睡觉时双脚“露在外面”是好还是坏?或与肝脏有关?早了解早放心
- 肺好的人,手上一般没有这个“标记”,若你也是,肺还不错!
- “吃姜不去皮,吃错一生疾”?生姜到底要不要去皮?怎么吃才正确
- “清肺冠军”找到了,不是雪梨,而是它,常吃滋养润肺,安神助眠
- 肝癌来临前,5个表现是“警示灯”!早知道能救命,千万别大意
- 大蒜是肝病的“发物”?医生建议:想要养好肝脏,忌4物,吃2果
- 耳朵上出现这些“标志”,你的血管可能已经堵上了,早了解早受益
- 为啥有的人“耳屎”是湿的,有的人却很干?可能与这三件事有关
- 被称为“天然血管清洁工”,每天炒一盘,软化血管,血管通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