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将65岁以上纳入高危人群 专家:60-65岁可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1月8日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开始“乙类乙管”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简称第十版诊疗方案)已于1月6日出炉 。
红星新闻注意到 , 发布新冠诊疗方案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具体司局 , 由此前的医政医管局(现医政司)变为医疗应急司 。
除了调整疾病名称、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等与“新十条”和“乙类乙管”对齐 , 第十版诊疗方案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 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 , 并调整出院标准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 , 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将高危人群从60岁重新上调到65岁 , 这对抗病毒药——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的开具有影响 , 因为其适用指征之一是有高危因素 。 60~65岁的人群可能就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
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将65岁以上纳入高危人群 专家:60-65岁可不使用抗病毒药物
文章图片
↑资料配图图据图虫创意
明确致病力明显减弱
增加诊断标准:抗原阳性
在“病原学特点”部分 , 第十版诊疗方案明确 , 国内外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肺部致病力明显减弱 , 临床表现已由肺炎为主衍变为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 方案明确 , 一些已研发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中和作用已明显降低 。 在“流行病学特点”中 , 由“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改为“3天内” 。
“临床表现”也有多处变化 。 潜伏期由“1-14天 , 多为3-7天”改为“多为2-4天” 。 一般症状阐述有一定变化 , 咽干、咽痛由次要表现升级为主要表现 。
第十版诊疗方案明确 , 增加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 。 国家卫健委表示 , 新增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 , 是因为抗原检测对于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 , 且考虑到多数感染者居家治疗 , 抗原检测操作简便 , 方便感染者进行快速自我检测 。
李侗曾表示 , 认可抗原结果是很重要的 。 如果有症状加上抗原检测阳性 , 基本上确诊没有问题 。 抗原检测简化诊断 , 可以更快启动治疗 。
第十版诊疗方案还提出 , 恢复期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 列入诊断标准 。
在李侗曾看来 , 增加这一标准是有意义的 。 抗体检测结果可以作为报销、理赔的依据 , 还可用于摸底无症状感染、社会面感染 。
临床分型:
将“普通型”调整为“中型”
在第十版诊疗方案中 , 在临床分型上 , 将“普通型”调整为“中型” , 轻型和中型/普通型的主要区别 , 由是否有肺炎改为更加强调症状 , 是否持续高烧>3天或(和)咳嗽、气促等 。
李侗曾表示 , “轻、中、重、危重”用词统一起来 , 把疾病看成一个连贯、动态的过程 , 用是否缺氧来评估进入到哪一个阶段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解读解释 , 从疾病临床表现来看 , 普通型一般代表了疾病最常见的典型表现 。 新冠病毒早期致病力较强 , 相当数量感染者出现典型的肺炎表现 , 因此 , 在临床分型上采用了“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的分类方式 。 随着病毒不断变异 , 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 , 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 , 疾病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 , 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 , 发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 。 为更好体现疾病特点 , 十版方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 , 主要根据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 , 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 更加符合临床实际 。
李侗曾还强调 , 血氧指标更具有指导意义 , 因为有些人症状不明显 , 但后来发展成了重症 。 “我们的临床体会是 , 大家可能习惯性地就以发烧、咳嗽的剧烈程度判断轻重 , 实际上是不太对的 , 年轻人可能高烧、咳嗽、头疼 , 自己感觉很重 , 但没有缺氧;老年人可能发烧、咳嗽不明显 , 但其实缺氧 , 很危险 。 这也提醒我们的医务人员 , 要关注有没有缺氧表现 , 单纯体温好转容易引起误判 。 ”